館內典藏

 


             ■戲服與戲曲

歌仔戲服

傀儡戲偶

傳統樂器

             ■常民用具

民俗文物

衣著

婦容

容具

食器

編器

儲具

農漁具

雜項

 

 


本校洪清漳老師為文化館
設計的海報之一

 

 

 

 

編號0070-1      名稱:田都元帥

年代:民國三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布袋戲,與傀儡戲、皮影戲都有一相同的祖師爺,名叫「田都元帥」,每年農曆六月十一日就是他的聖誕日,所有戲劇藝人都會備辦牲醴,祭祀祖師。 田都又名老郎神,今人稱為相公爺,是中國古老戲劇的行神。(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田都元帥是傀儡戲裡面最重要的戲偶,每次地依個演出都是田都元帥要先出場,他的頭髮是用接的,田都元帥的髮飾跟別的戲偶不太一樣,因為田都元帥的頭髮有綁辮子,別的戲偶沒有綁辮子。(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

編號0070-2    名稱:魁儡木偶(生角)

年代:民國三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通常用來酬神、祈福、除煞。廟宇、宗祠、新屋奠安、新婚時酬謝神明用。戲偶角色的分類,與傳統戲劇大致相同,可分為生、旦、北(包括淨和末)、丑(雜)五種角色,操作方式是利用絲線繫在傀儡身體的各個關節處,所有的絲線全部繫於一個操縱板上。(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狀元身上穿著紅色得服裝,也帶著紅色的帽子,看起來有過年的感覺。

編號0070-3     名稱:魁儡木偶(角)

年代:民國三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通常用來酬神、祈福、除煞。廟宇、宗祠、新屋奠安、新婚時酬謝神明用。戲偶角色的分類,與傳統戲劇大致相同,可分為生、旦、北(包括淨和末)、丑(雜)五種角色,操作方式是利用絲線繫在傀儡身體的各個關節處,所有的絲線全部繫於一個操縱板上。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保存完整,此為「旦」角,著黃色服飾,繡花紋及雙鳳圖樣。

編號0070-4     名稱魁儡木偶(淨角)

年代:民國三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通常用來酬神、祈福、除煞。廟宇、宗祠、新屋奠安、新婚時酬謝神明用。戲偶角色的分類,與傳統戲劇大致相同,可分為生、旦、北(包括淨和末)、丑(雜)五種角色,操作方式是利用絲線繫在傀儡身體的各個關節處,所有的絲線全部繫於一個操縱板上。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就是花面,有大花、二花二類。在金門花臉又稱北,分黑北、花北。保存完整,紅面木偶,身著紅莽袍。

編號0070-5     名稱:魁儡木偶(淨角)

年代:民國三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通常用來酬神、祈福、除煞。廟宇、宗祠、新屋奠安、新婚時酬謝神明用。戲偶角色的分類,與傳統戲劇大致相同,可分為生、旦、北(包括淨和末)、丑(雜)五種角色,操作方式是利用絲線繫在傀儡身體的各個關節處,所有的絲線全部繫於一個操縱板上。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淨角」就是花面,有大花、二花二類。在金門花臉又稱北,分黑北、花北。保存完整,花面木偶,身著綠莽袍。

編號0070-6     名稱:魁儡木偶(末角)

年代:民國三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通常用來酬神、祈福、除煞。廟宇、宗祠、新屋奠安、新婚時酬謝神明用。戲偶角色的分類,與傳統戲劇大致相同,可分為生、旦、北(包括淨和末)、丑(雜)五種角色,操作方式是利用絲線繫在傀儡身體的各個關節處,所有的絲線全部繫於一個操縱板上。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末是由老生分出來的,為年紀老邁的老人,趨近人生的尾聲。末主要有二種:開口的稱白闊,閉口的稱村公,他們的頭髮和鬍鬚都已如白雪一般了。生跟末其實是一樣的,生老了之後就是末了(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身著鮮黃色莽袍,白色鬍鬚,保存完整

編號0070-7     名稱:魁儡木偶(生角)

年代:民國三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通常用來酬神、祈福、除煞。廟宇、宗祠、新屋奠安、新婚時酬謝神明用。戲偶角色的分類,與傳統戲劇大致相同,可分為生、旦、北(包括淨和末)、丑(雜)五種角色,操作方式是利用絲線繫在傀儡身體的各個關節處,所有的絲線全部繫於一個操縱板上。(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保存完整,身穿紫色衣服,一副小生模樣

編號0070-8     名稱:拍板

年代:民國三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拍板也有單稱為板或稱為手板者,以木製(如檀木等之硬木為佳);唐代以來,拍板由六塊或九塊木板組成,雙手合擊發聲。南管所用的拍板還保留古風,以五塊木板串在一起,雙手持擊發聲。 (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保存完整,尚可使用,由5片木片組成,一邊穿孔且用繩子串一起。

 
 
 

編號0070-9    名稱:

年代:民國五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利用雙手抓緊繩索,敲出尖銳的聲音(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銅製品,保存完整,分別用紅、黃彩帶穿綁。

編號0070-10     名稱:嗩吶

年代:民國五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嗩吶又稱為鼓吹、吹或喇叭,為相當古老的吹奏樂器,晉朝時的壁畫中就有演奏嗩吶的圖形。木製管身、前七孔後一孔,銅製喇叭口,以葦製哨子(又稱吹引子)振動發聲。在平常見到的陣頭裡,嗩吶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高亢明亮的音色使其成為演出時不可或缺的樂器。一般吹奏時是循環換氣,所以可以製造連續而熱鬧的場面。(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保存完好,尚可使用。

編號0070-11   名稱:

年代:民國五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小鼓有多種稱呼,如單皮鼓、北鼓、板鼓等,可能是由唐代的節鼓演變而來的。材料為一塊質地堅硬的木材(亦有用數塊拼成者),從中心處開一喇叭狀口,用豬皮(或牛皮)蒙在喇叭口面,形成一面空心的打擊樂器,空心處稍為突起稱為鼓心。(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

保存完好,尚可使用。

編號0070-12    名稱:小鑼

年代:民國五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在北管音樂中亦稱響盞,另也有稱為手鑼,為銅製圓盤狀、中心稍凸起的打擊樂器;演奏時用稱為小鑼片的小木板,小鑼片長約二十二公分、寬約三公分、厚約零點二公分,以質地較軟者為佳。 小鑼的聲音清脆柔和,亦可表現詼諧戲謔,常配合小生、小旦、小丑等角色的動作;也常在大鑼之前發聲稱領鑼或門頭鑼。由於小鑼的節奏最為繁複、常是最先發聲、最需要了解指揮的各種手勢,很自然的成為打小鼓的儲備人選。 (參考金門在地傳統魁儡文化)。

保存完好,尚可使用。

編號0070-13    名稱:鐘鑼

年代:民國五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古樂器。魁儡戲演出時伴奏的樂器。保存完好,尚可使用。

編號0070-14     名稱:佈景

年代:民國五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傀儡戲的佈景道具。保存完好,尚可使用。

編號0070-1 5    名稱:戲箱

年代:民國五十年代

提供者:魁儡戲團

說明:
存放魁儡木偶的箱子。保存完好,尚可使用,是紅色的木製箱子兩邊各插一根木條,木條上橫放一根木條,且有打孔,可懸掛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