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話說右昌>>右昌歷史

右昌歷史

右昌的由來

探訪楊家古厝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右昌舊名「右衝」、「右沖」,是因鄭成功屯墾而得名;入清後,為清代拱衛縣城右營軍隊之防地。由於紮防之營寨位居舊城之右,乃稱「右營」。據高雄市志載,乾隆年間土匪猖獗,群匪曾集中力量來犯,圖劫舊城,而左營之駐軍兵力單薄,難拒來犯叛賊,唯當情勢危急之際,幸得「右營」之兵馬衝出增援,陣局始見穩定,終於突破匪陣,平定戰亂。事後清廷為褒場右營戰功,乃封右營為「右沖」,有驍勇救援之意。民國四十二年,地方人士誤解其歷史含義,以沖字欠雅,有「沖煞」之禁忌,而改稱「右昌」,用來討取社區昌隆的吉祥寓意。

歷史沿革

楊家古厝正廳門額有「兄弟同科」石匾。

  • 明朝時期(1661-1683),右昌原稱右衝,為當時南台灣軍屯重鎮之一。
  • 日人治台後改稱右沖庄,屬楠梓坑街後勁庄。
  • 1942年右沖始歸併入高雄市。
  • 1953年改名右昌,屬楠梓區。

行政區、人口、面積

三山國王廟是右昌四大廟之一。

元帥廟是右昌精神中心,香火鼎盛。

右昌地區目前包括大昌、廣昌、久昌、盛昌、福昌、泰昌、建昌、仁昌、宏昌、隆昌、秀昌、興昌、裕昌、國昌、加昌、慶昌、和昌共17里。人口大約69663人,面積7.3891平方公里。

近年來因工商發達,農地劃為建地,農業人口遞減,及楠梓加工區設立、海軍左營軍區和中油公司煉油總廠興建,使外來人口、軍眷大量在本地落戶,目前以上班族、工商業者、公教人員、軍人為主。

右昌境內有元帥廟、三山國王廟、福德廟、福德祠四大廟,香火鼎盛;還有各種早市、黃昏市場,人潮熙來攘往,熱鬧非凡;另有右昌第一大姓-楊氏望族,其燕尾式百年以上三進的宅第,至今仍保留完整。其他重要建築有:楠梓區消防分、市立圖書館楠梓分館、楠梓區民眾服務社、市公車調度站、市警局楠梓分局、右昌派出所、國中、國小、幼稚園…等。

另外,裕昌里有所謂「五棵榕樹」,當初奉「元帥爺公」指示而種植。後因市地重劃,目前只剩兩棵,使「五棵榕樹」成為歷史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