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話說右昌>>右昌位置

右昌位置

高雄市之楠梓

位置區域圖片

放大圖片

高雄市行政圖。

楠梓,原名「楠仔坑」。區民原為福建省漳、泉兩地於前清來台墾拓先民之後裔,由於遷移者眾,不久即形成一大村落。 因地勢低,溪畔種植楠木,成為楠木的集散地,故名為「楠梓坑」。 日治時期(西元1920年)改為楠梓,沿用迄今。

楠梓區是高雄市十一個行政區域最北邊的一個區,位於壽山、半屏山的西北方,後勁溪蜿蜒其間,東接高雄縣大社、仁武兩鄉,南與左營區相鄰,以高雄煉油廠為區界,北與高雄縣之燕巢、橋頭鄉連接,西鄰高雄縣梓官鄉,面臨台灣海峽,轄區遼闊。

楠梓區之右昌

位置區域圖片

右昌地理位置圖。

右昌、後勁、楠仔坑是楠梓區的三大部落。日據時代的右昌包括廣昌、福昌、泰昌、興昌、建昌等五里,而現今右昌早已繁榮擴增到 十七里了。探尋先民的遺跡,才發覺到楠梓區的藍田里,原屬萬年縣仁壽里的一部,是高雄市最古老的漢人住宅集中區。 而後勁、右昌,在明朝鄭成功時期,充分開發,與左營鼎足為三,在早期的台灣拓殖史上,佔有光彩奪目的一頁

右昌之元帥廟

右昌各里位置區域圖片

放大圖片

右昌地區17個里分布圖。

元帥府為右昌的守護廟,建於永曆十五年(1661),係民族英雄鄭成功抗清領台時紮營於此,號稱右營,因駐營將士都有崇神熱忱,故請軍師劉國軒蒞臨卜地,於右昌一巷現址立廟,而營中將士皆虔誠禮拜,鄰鄉遠里也爭來信仰,四境平安。元帥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右昌地區最早建立的寺廟,也是居民的信仰中心,由於在信仰和祭拜儀式上頗具特色和傳奇性,深深影響了當地的民風和文化諸多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