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

 巴洛克建築起源於1718世紀,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動態,具有富麗的裝飾和雕刻,並有強烈的色彩,有許多曲面和橢圓形交叉在空間之中。
 巴洛克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稱呼它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
巴洛克風格是破除對古羅馬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的盲目崇拜,也衝破文藝復興晚期古典主義者制定的種種戒律,它反映嚮往自由的世俗思想。這種風格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和表達世俗情趣等,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及文學藝術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富麗堂皇,而且能造成相當強烈的神秘氣氛,也符合天主教會炫耀財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築從羅馬發端後,不久就傳遍歐洲,遠達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築過分追求華貴氣魄,甚至到了繁瑣堆砌的地步。在歐洲曾經廣泛流行一時。

 

羅馬耶穌會教堂

 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矯飾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築師和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築。

圖片來源http://www.ycghj.gov.cn/upimages/20064517637734.jpg

 矯飾主義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

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大教堂是英國聖公會倫敦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英國倫敦市,巴洛克風格建築的代表,以壯觀的圓形屋頂聞名。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

 

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的主要大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最神聖的地方之一。教堂中央是直徑42的穹窿,頂高約138,前面有兩重用柱廊圍繞的巴洛克式廣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勃拉芒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莎迦洛等都曾參與設計。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凡爾賽鎮。凡爾賽宮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82年至1789年是法國的王宮。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

 

德國的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建築風格也在中歐一些國家流行,尤其是德國和奧地利。17世紀下半葉,德國不少建築師留學義大利,把義大利巴洛克與德國的建築風格結合起來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一朵奇花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