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點-三地門鄉、瑪家鄉

【地名由來】-三地門鄉、瑪家鄉

◎三地門鄉地名由來:

       三地門鄉是由三地、賽嘉、口社等十村組成,在日據時代稱為三地門,原本隸屬於高雄縣屏東區署,光復後行政地區重編時改稱為三地鄉,並且改由屏東縣管轄,直到1992年八月更名為三地門鄉。排灣語稱此地為「音斯笛摩兒」,意指霧台、三地門、瑪家三處山地鄉共同的進出門戶。不過早在清朝時期,漢人北移開墾階段,也曾有過「山豬毛」之稱呼。

◎瑪家鄉地名由來:

       當時住在此地的居民發現這裡耕地狹隘,但是非常適合狩獵、飲水,所以逐漸形成一社。「瑪家社」社名是由「izaya」而來,意思是指「傾斜地上方」,光復後合併佳義、筏灣、瑪家、北葉、凉山等五個村落為一鄉,取瑪家社之名成為鄉名。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的大門

※資料整理自:

1.蘇義峰編著「發現屏東-文化屏東」,屏東市阿猴城城鄉綜合發展研究會編印,2005年

2.蘇義峰、吳振乾合著「屏東鄉土文化百科-牽咱子孫看阿猴」,屏東市阿猴城城鄉綜合發展研究會編印,2005年再版 。

3.陳柏州、蔡培慧著「台灣地理百科36台灣的舊地名」,台北縣:遠足文化,2003年。


【美食】-石板烤肉

◎店名: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內或三地門鄉、瑪家鄉187線道上

◎交通路線:

搭車:於屏東市搭屏東客運三地門線,於原住民文化園區站下即 可抵達。

開車 :經國道3號長治交流道→24號省道→187線道→瑪家→屏35鄉道→循指標即 可抵達。

石板烤肉好好吃喔!

◎美食介紹:

 三地門的石板烤肉,傳統作法是將鐵筒縱切,把燒紅的木炭放置筒中,再把石板架在鐵筒上,利用石板傳熱迅速、散熱均勻的特性,將醃製過的山豬肉切條置於石板上煎烤,烤至表面散發著微微的金黃,即可切片食用美味的石板烤肉囉!還有一種以當地名叫「拉碧嚕」的野菜與小米、芋頭粉混合,包入魚肉、山豬肉所製成的傳統美食「奇那富」,味道也很好喔  

◎美食評論:

※美食家胡書勤評分:★★★★(最多五顆星)

※美食家評語:

看到用大鐵桶和黑黑的石板當烤肉的工具時,大家都驚訝不已,一直守候在老闆旁專注的看著烤肉。好不容易等到肉發出陣陣香味,肉也變成美麗的金黃色,大家迫不及待的一口咬下去,再加上香味濃郁的洋蔥,OH!我的最愛,真是人間美味呀!


【相關景點】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巷104號

◎網址:http://www.tacp.gov.tw/

◎電話:(08)799-1219;(08)799-3511~2
◎營業時間:8:30 ~ 17:00週一休假,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簡介:

    位於隘寮溪上游的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位於瑪家鄉北葉村,面積是85公頃,園區裡以展示九族生活的動態樣貌,是結合學術、觀光、旅遊活動的最佳場所喔!如果您不想要走路,可以搭園區裡的免費遊園車到歌舞廳,欣賞原住民的傳統舞蹈,在歌舞廳裡遊客也可以與原住民舞者共舞一曲。如想要離開可以用走的方式,走到大門,不但能欣賞大自然的風景,還能當運動。                

  交通路線

【搭車】

自屏東火車站前搭乘屏東客運往三地門的班車,在三地門站下車,再循指標步行約 2.5公里,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

南二高→屏東九如交流道→ 3號省道→屏東市→24號省道→三地門→水門村

由高雄→國道10號→燕巢交流道→南二高→屏東九如交流道下→ 3號省道→屏東市→24號省道→三地門→水門村

自屏東市→22號省道東行→水門→22號省道→內埔方向行駛→水門橋→過瑪家檢查哨即抵。

大門的百合花


【美食之旅的心得與感想】

      老師舉辦這次的活動讓我們的五臟六腑都填得飽飽的,不只是肚子,眼睛也不斷的欣賞美食、美景。而且讓我們有吃、有玩、又有得拿,果然「飽食忍者」各個武功深厚,深藏不露哇!

回投食問路地圖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