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進度】

【訪談實錄】 【學生創作】 【學習心得】 【參考資料】

2006年10月

2006年11月 2006年12月 2007年 1月 2007年 2月

  任務10. 活動初訪
【時間】95.12.17
【地點】大二結社區
【內容】王公文化節活動初訪。

詢問王公文化節之活動時間與展點,初步探訪配合文化節之社區發展成果:
1.二結庄生活文化館
2.廟邊柑仔店
3.陳阿土古厝
4.放心齋
老祖宗的智慧-醃製醬菜 手抄紙藝術品
實在好吃的菜脯 慈祥和藹的廟邊柑仔店阿嬤

任務11. 討論&再聯絡
【時間】95.12.21
【地點】教室
【內容】討論王公文化節展點&聯絡12/24文化節活動再訪事宜。

1.討論文化節活動內容及展點,並整理訪問相關問題
2.與各展點聯絡團隊訪問及部分體驗活動事宜


任務12. 採訪與體驗活動
【時間】95.12.24
【地點】教室
【內容】王公文化節活動再訪&手抄紙、版畫、拓印活動體驗。

1.參觀於二結庄文化生活館展覽之二結社區成果展
2.手抄紙、拓印、版畫體驗活動
3.參觀廟邊柑仔店,進行訪談
4.參觀陳阿土古厝之草藥與古器物展
5.參觀放心齋之手工玻璃展示

任務13. 體驗活動心得分享
  參觀完了舊廟(王公廟)之後,我們即將製作手抄紙、版畫、拓印。
剛開始我們先分組,我先做版畫的部分。版畫非常簡單,只要事先挑選自己要的圖樣,再把圖樣版沾上墨汁,要沾的非常仔細,沾完墨汁我們就把圖樣版反過來印在紙上,接下來使盡全身的力氣往下壓,叔叔、阿姨們說:「要壓的大力才會漂亮。」
  再來我們就來作手抄紙,我們先用木頭邊框,下去水裡撈紙漿撈起來之後,我們在把紙漿的水瀝乾,然後我們把木頭邊框小心翼翼的拿起來,反過來放在大的布上面,利用抹布把水吸乾。
  我們利用紙風乾的空檔,來製作拓印,首先我們先挑自己喜歡的木頭圖樣板,再拿紙放在圖樣板上,用刷子拍打紙面,打了一段時間,也是一樣,用墨汁小心的沾在紙上,這樣一來拓印就完成了。
 


任務14. 體驗活動心得分享
  我們要做手抄紙,叔叔們說:「做手抄紙之前,我們必須找有纖維的植物。」摘好植物,再放進大鍋煮沸的水裡面熬煮,煮了一段時間,把植物撈起來放在石頭上剁,剁好的時候再做成紙漿,把紙漿倒入水內。但是我們沒有用這麼繁雜的手續,叔叔阿姨們他給我們用現成的紙漿,所以我們只要拿著木頭邊框,下水撈紙漿撈上來的的時候把水瀝乾,在用抹布把水徹底的吸乾在放到報紙上讓紙裡的水分蒸發,這樣就變成我們所要做的手抄紙。


任務15. 體驗活動心得分享
  我們坐車到了王公廟,一下車就看到叔叔阿姨們,有的忙著當志工、有的忙著準備解說,之後有一個叔叔就開始解說了,他說:「這間舊廟(王公廟)是用來祭拜古公三王的,大哥是醫師、二哥是驅魔師、最小的是地理師,這間舊廟(王公廟)是坐北朝南,這間舊廟(王公廟)曾經舉辦過千人移廟和過火」。
  之後我們開始做手抄紙,一開始我們先做版畫、再做拓印、之後才要做手抄紙,我們在做的過程中,叔叔阿姨們也在旁邊教導我們,所以我們都做的很順利。


任務16. 資料蒐集:為什要設立二結庄生活文化館?
  二結庄生活文化館」的成立,緣起於二結王公廟的改建。民國七十五年,王公廟廟方基於廟體年代久遠、信徒日眾的考量而有改建之議,然而王公廟歷今已迄兩百餘載,它承載了二結居民的生活歷史以及共同的集體記憶,社區居民為了保有這些共同的生活文化空間,於民國八十二年由地方人士引進日本象集團參與規劃,遂與廟方共同討論,最後決議以平移的方式保留原有的舊廟體,再另建新廟。民國八十四年社區成立「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為民國八十六年,二結人的「千人移廟」活動為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做了最佳的詮釋,更見證了二結人共同的凝聚力。移廟之後的舊廟體便作為社區居民的公共空間,「二結庄生活文化館」的概念屆此亦即成形,生活館以營造「社區的埕」為目標,同時由於舊廟改建開啟了大二結的社區營造運動,所以未來的生活文化館,將是見證「二結社造經驗」的殿堂,有關「社區營造」的相關資料與各國的社造經驗,也將成為生活文化館的主典藏,供社區居民與有心人士瀏覽、查詢。

資料來源:二結庄生活文化館


任務17. 資料蒐集:手抄紙
『手抄紙相關』
  大二結地區著名產業「中興紙業公司」,長久以來和二結王公廟及二結圳一樣,是二結居民共同之記憶;為了振興地方傳統產業,以及引進有關紙藝創作及環保的觀念及技術,過去在大二結社區,曾經由大二結文教促進會承辦,由中興紙業公司、興中國中、長春棉紙基金會協辦的「玩,紙工廠-國際紙藝創作營」,反應十分良好;因此奠定手抄紙藝在二結發展的潛力。手抄紙活動除了手抄紙的製作、應用外,還包括紙藝之創作、紙類生活用品之製作外,更可帶動資源回收及環保之風氣;而手抄紙作品也是未來生活文化館最有機會發展成特殊紀念品之物,值得館方推廣與社區學習。
『原料來源與處理』
  原料來源:紙廠購買紙漿、廢紙再利用兩種。
  處理:紙廠購買的紙漿較單純不需再處理;收集的廢紙較麻煩,需要把紙材外的其他雜質去除,如訂書針、塑膠帶等。
『打漿』
  新鮮紙漿:直接放入攪伴機攪伴。
  廢紙紙漿:排除雜質後-泡爛-蒸煮-攪伴機攪伴。
『撈漿成型』
  紙漿使之均勻於水之中-手持抄網直入水中再轉平-抄網撈起前在水裡將紙漿搖晃均勻再撈起。
『去除水份』
  撈起之紙漿-拿掉外框-乾報紙平放將水壓出-重復壓水。
『曬乾或烘乾』
  濕紙張放在平面板上,可自然亮乾、曬乾或烘乾,直至水份去除為止。

資料來源:二結庄生活文化館


任務18. 資料蒐集:木刻
  木刻活動的構想,來自於舊廟本身;舊廟為噶瑪蘭第二代匠師之精心傑作,其中大小木雕刻,都是由清末民初出生匠師製作,不僅雕工精美栩栩如生,而且各有其典故來歷,全都是珍貴的木刻作品,值得珍存與傳承。而木刻班的舉辦,不僅能使社區居民深入了解館中彌足珍貴的木作雕刻,也能由敦聘來之木刻師傅,習得基本之木刻概念與工法,不會讓此技藝在居民的記憶裡失傳。除此之外,也須將館中所有大小木作雕刻攝影存檔,除了當作珍貴之紀錄資料,以及展示資源外,也可當做木刻班最佳之工作範例,讓成員們動手模仿學習。

資料來源:二結庄生活文化館


任務19. 資料蒐集:二結王公廟
  二結王公廟位於蘭陽平原的中心,正名「鎮安廟」供奉古公三王。據傳在南宋時代三位福建籍醫生(柳信)、地理師(葉誠)、道士(英勇),各領義軍幫宋朝攻打元兵,並結拜為兄弟,後敗戰漳州漳埔縣湖西坑,深居山中且與鄉民建立深厚的感情,保護山民人畜的安全,後來元滅宋朝,三將也壯烈犧牲。鄉民感念三將生前的英勇事蹟,在墓前蓋了一做小廟,供奉三將塑像,尊稱「三王公」。
老三王公於乾隆51年(西元1786年),在湖建省漳浦縣湖西坑先民廖地移墾台灣,先奉迎三王公神像為守護神落腳二結,並蓋茅屋供奉老三王公「鎮守三郡、安居五庄」,之後再迎大、二王公前來供奉。基業歷經草創、土埆,於民國18年改建,蓋了這間廟。「舊廟」,可是前後經歷數十年的颱風侵襲,故於民國58年,加以全面整修及增建過水門、護室、金亭。
  三王公至今已二百餘年,平日香火鼎盛,它是二結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三王公的傳奇向為村民所津津樂道,據傳大王公(柳信)善長醫術、二王公(葉誠)精於地理風水、三王公(英勇)善長醫術、二王公(葉誠)精於地理風水、三王公(英勇)善於伏魔捉妖。於伏魔捉妖。
  每當居民鄉親有疑難雜症或居家不安寧等,都會請王公前來坐鎮。宜蘭俗語「請二結王公-尾步了」、「老三王公請得到,就免吃藥」等。均表示王公的神威顯赫,以及守護著庄頭人。二結人是王公的子民,受王公守護著代代相傳,王公廟早已深深得烙印在二結人的心中,把鄉民的感情緊緊的繫在一起。當年王公的威望,有關羊精作怪、日本巡佐的女兒生病等,都是請老三王公醫治好的,所以有日本警察送一匾額-「收伏降魔 」之事(昭和五年),王公神威顧庄頭。每年農曆11月15日過火儀式吸引大批人潮,使得當地有「驚王公生不驚過年」的俚語。王公神蹟傳遍全省。

資料來源:二結庄生活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