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由來     ˙基本構造     ˙文史館     ˙北宜高紀念碑
 

    

  為使民眾更加了解雪山隧道工程浩大及困難度,特別在頭城交流道成立暫時的雪山隧道文史特展館,讓大家一同見證工程人在施工所走過最困難的史跡。

  文史館外有展示用來開挖導坑的TBM鑽掘機實體,可供旅客觀賞拍照留念,並在館內提供TBM鑽掘機實際模型,做為整體概述加上影片播放以及旁白解說,讓民眾更加了解機器如何運作。像是要怎樣去克服洞口裡面密集的的斷層地質,以及TBM運抵達工地後,如何在洞口進行組裝,並如何把機器,藉由先行完成之仰拱滑床向前推進至開挖面,讓TBM接續由東向西進行施工等等。

 

  文史館中不單單只展示縮小版的雪山隧道模型,除了主坑本體以外,有包括進、排氣通風豎井,頭城的高架橋、頭城的交流道以及兩隧道間的橫坑(逃生用的)。

  如:人行聯絡道,車行聯絡道,通風站與通風中繼站…等等,都有詳盡解說,以及浩大工程施工詳細介紹,也配合著施工時拍攝的照片描述出,施工時的困境、工程之雄偉及突破艱難的心酸史跡,讓國人有進一步的認識工程之偉大及雪山工程在世界上的驕傲。
  
  採訪的時候,我們發現它在每一個展示中,都有說明功能及用途,讓旅客看了能夠深度的了解。我們還在展示廣播器地方,親自體驗了廣播員的感受,走到攝影機,我們更是變成了攝影師,不只這些,還在緊急電話那邊,假裝打電話,在裡面我們邊玩邊了解,不只留下了深刻映像,取得了不少的知識。

 

  文史特展,我們看到了削刀頭,有完好無缺的,也有損傷的,雖然一開始我們必沒有特別的注意有沒有損壞,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不過經過它的介紹牌子,我們才了解削刀頭的用途,也才發現它的損壞跟沒損壞的差別。 熟悉了削工頭後,我們發現一個讓TBM花了很長時間整修的石頭”四稜砂岩”,文史館介紹它“敲不破的石頭”分佈於隧道南段約四公里範圍內,它的單壓的強度最大可達300pa以上,其它的岩層強度只有50∼80Mpa之間,因為它的強度多出其它的岩層好幾倍,讓TBM的削刀頭更換速度加快,原本一天換2∼4個削刀頭,因為碰到“敲不破的石頭”,變成一天換13個,但是TBM還是成功的擺脫它的問題,之後的工程漸漸的好轉。

   「雪山隧道--文史特展」會場在北宜高頭城交流道﹝國工局頭城工作站﹞附近,但在過不久就會撤掉了,國工局將會另找其他適當場所做永久展覽,傳言將會設在石碇休息區,不過宜蘭文史工作者及大部分的宜蘭鄉親希望能將展示館永留在宜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