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臺灣,竹子是非常實用的生活素材,食用竹筍、房屋建材、日常生活的用品……等等,既擁有豐富的資源又取得方便,種種特性都讓竹子脫離不了我們的生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使用的材料也日漸更新,塑膠製品就這麼取代了原來使用的天然素材。但是現在,竹的身影又突然默默地潛伏在我們生活的週遭──它不但一點也不翠綠,反而還發出一種黝黑的光澤;它不像從前那樣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真面目,只是靜靜的出現、用沉穩的色彩掩飾著;一切都看似與從前不同的竹,為一不變的是它堅毅的外表與謙虛的心。

你猜出來了嗎?它就是我們的臺灣黑鑽──竹炭!

【竹炭窯之建造】

炭是將已成熟之竹材,經過特殊炭窯以800℃以上之高溫炭化後的成品,而過程中使用之竹炭窯又分為兩種,一為傳統之土窯,另一則為科技化的機械爐。

青竹文化園區之土窯
工研院研發之機械窯(圖為連續式炭化爐)
土窯上測量之溫度計

統的土窯內容積有4.75立方公尺(約兩千公斤),內含排煙室、炭化室(放置竹材)、燃燒室(放置燃料)等空間結構而成,窯的底部是排水管。傳統土窯上方會放置許多高溫測量的電子溫度計,用電腦隨時監控溫度,而每個土窯的設溫標準會因窯本身的構造或目的而有所不同;外殼以隔熱磚包覆,避免熱度外洩和保護工作人員的安全。

土窯工作人員監控溫度表螢幕

窯基本上以竹、木材或是生質能來作為燃料,而傳統窯所燒製出來的竹炭,質量約只有原料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土窯溫度升高的速度雖然緩慢但穩定性佳,溫度控制不容易,受熱也不均勻,通常為下半部的溫度較高,需要工作人員隨時監控;因為所花費的時間較長,故炭化時的各種化學反應可以充分進行,所形成的竹炭較為安定,當竹炭的官能機可以適當的保存下來時,對於生物體、環境改造等用途時的效果也較佳。

機械爐──智慧型程式數位控制系統

械爐依照個別的功能或是方法,亦有分成許多不同的種類:乾餾法炭化爐、連續炭化爐(即快速乾餾法)、竹活性炭活化處理爐、生質能炭化爐、高溫活化爐等,而大多都是使用瓦斯、燃油、電能等外加之能源。機械爐本身較易控制炭化過程的溫度,原料受熱均勻,也可達到較高溫度的高溫炭炭化工程,使竹炭之遠紅外線放射率、導電性、負離子放射及遮蔽電磁波等特性較為顯著。缺點為需要花費之成本較高,不論是在器械開發或能源供應的部份皆需花費較多費用。


【竹炭燒製過程】

材的選擇非常重要,年紀太輕的水分太多,生長太久的又會太過乾燥;適取生長約四年的竹子。常見之竹材為孟宗竹。


竹材裁修到適當之大小之後,便可入窯。

竹材擺放直立,封住土窯的入口,此時竹材的水分仍含約100%。

窯口放置木材或竹材當燒窯的材料封窯燃燒

續幾天不斷的加溫後,溫度約升高至800~900℃,含水分40%。期間可分餾焦油與竹醋液。

止加溫,等待溫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後將竹材倒立,目的為讓竹材受熱平均。

複步驟4~6,費時約五天,當溫度降下到30℃時即可出窯。

置在窯外作「氣乾」(即風乾)的程序,三個月後,竹材含水分約15%。

送進土窯炭化,約耗時15~20天。

炭大功告成。

 
竹炭的奇蹟 黑鑽物語 黑鑽多功能 竹炭新思維 點炭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