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的精靈

1白扇招潮蟹

2斯氏沙蟹

3角眼沙蟹

4角眼拜佛蟹

5網紋招潮蟹

6萬歲大眼蟹

7圓球股窗蟹

8中華沙蟹

9台灣厚蟹

10雙齒近相手蟹

11摺痕擬相手蟹

12神妙擬相手蟹

13濱蟹

14伍氏厚蟹

15利吉厚蟹

16秀麗長方秀蟹

17短身大眼蟹

18絨毛近方蟹

19無齒螳臂蟹

20台灣泥蟹

21紅螯膛臂蟹

22字紋弓蟹

23海和尚

24鋸緣青蟳

25石蟳

26紅點黎明蟹

27台灣招潮蟹

28.黃螯招潮蟹

9.台灣泥蟹
學名

Ilyoplax formosensis

 

 

命名者

Rathbun, 1921 

中文名

台灣泥蟹 

科名

沙蟹科Ocypodidae

棲息環境

水分較多的泥質灘地

棲息潮位

中高潮位

俗名

 

最大體長

雌( 1.8 )   雄(2.0)公分

主要分佈

五股、關渡橋以上到忠孝橋

洞口密度

 105  /平方公尺

洞口特性

圓略扁 洞口大小1.0∼1.5公分

型態特徵

甲寬約一公背甲表面具有稀疏的短剛毛,與身體比較眼睛短小而粗大,公蟹步足密佈絨毛,母蟹較為光滑,公蟹的大螯比母蟹的大螯大很多。一般而言蟹類的密度很高,每方公尺超過100個。洞口大小約1.0公分以下,為圓形有點扁。活動性強。甲身呈橫長方形,殼寬1公分,殼表有稀疏短剛毛,眼窩外齒圓鈍。眼柄粗壯。整體呈土黃色而佈滿沙斑,螯掌節由關節至指尖色漸淡。螯足左右等大且雄大於雌 。

特殊習性

通常台灣泥蟹棲息於較靠近內陸河段,淡水泥蟹較靠近河口區。因為體型嬌小,所以這兩種泥蟹之間的外型並不易區分。但是更簡單的辨認方式是揮螯的行為;台灣泥蟹揮螯展示行為是雙螯反覆上舉放下。而淡水泥蟹的揮螯展示行為則是身體挺起,一螯垂直高舉另一螯平舉,同時橫行數步,雙螯同時放下,最後身體再放低。截然不同的揮螯方式是區別這兩種泥蟹最快的方式。

觀察重點

關渡橋以上地區,分佈區域,社會行為

我們研究的成果願意與你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