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提琴簡介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任何振動琴弦發出聲音來的樂器都通稱為弦樂器,透過弓磨擦弦而發聲的稱為擦弦樂器,它們都有四根弦,主要的發聲方法都是依靠弓毛的摩擦,所以又稱弓弦樂器,現代弓弦樂器有四種,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四種。弦樂團聯盟目前教學所用的有小提琴與大提琴。


小提琴 (VIOLIN)

小提琴
小提琴


現代的小提琴源於歐洲16世紀的四弦琴,最早大約西元1550年就出現了,西元1600年左右開始在義大利歌劇交響樂團出現,成為眾所皆知的樂器。

小提琴是弦樂器家族中,體積最小,音域最高的樂器,小提琴有四根弦,弦的名稱由左到右排列為G、D、A、E。聲音由低到高分別是Sol、Re、La、Mi。小提琴音色柔美動聽,是理想的獨奏樂器,合奏時也是交響樂團中的主要樂器之一。

小提琴音域是3個8度,琴身通常是36公分,小提琴的構造分成琴頭、琴頸和琴身。琴頭有弦軸箱、弦軸。琴頸有指板、琴弦、弦枕。琴身有f字孔、面板、腮托、琴橋(琴馬)、微調器、側板、拉弦板、尾鈕、背板(位於琴背面)和琴弓。琴弓的構造分成鳥尾、尾庫、尾庫螺絲、弓頭。弓的形狀是由古代狩獵用的弓演變而成,和琴弦磨擦振動而發聲,琴身內部的空氣會產生共鳴。琴弦從底部延伸跨過琴馬,到指板尾端用弦軸固定。調音的方法是扭動弦軫調整琴弦的鬆緊。

小提琴構造圖
小提琴構造圖

小提琴優美的音色和出色的情感表現使它成為管弦樂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在弦樂團中,小提琴被分為第一和第二聲部,各組都有自己應演奏的聲部(PART) ,不論是那一個聲部,在整個樂團的音響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小提琴在指揮的左側,第二小提琴則在指揮的左前方、第一小提琴的右側。在指揮最左邊的一位,就是「首席演奏家」,他不但負責樂曲中的獨奏部份,也是指揮的助理,在樂團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提琴 (VIOLA)
中提琴
中提琴
(照片來源:來去音樂網)
 

中提琴是弦樂器中的中高音份子,比小提琴稍大一點,全長約66公分(小提琴約60公分),外表與小提琴是一模一樣,但是弓比小提琴的弓較長也較重。四弦各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調音,從比中央C低八度音程的C開始,每根弦間隔五度音程(依次為C、G、D及A音)。因為體積較大,音色柔和而豐美,具有鼻音感的音質,給人悲悽沉重的感覺。

有人認為中提琴在弦樂器中的地位較低,因為中提琴很少有獨奏的機會,只有在合奏中居於伴奏的地位。十七世紀中提琴差不多被完全遺忘了,偶爾被採用做為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到了十九世紀,音樂家對中提琴的優點提高注意力,逐漸認識中提琴獨特優美的音色,中提琴在獨奏中的角色愈來愈重要。中提琴在獨奏方面的表現,是從二十世紀才開始的,它的音色獨具特色,像是充滿鼻音,發出低沉而神祕的聲音。



大提琴 (VIOLONCELLO)
大提琴
大提琴

大提琴英文原名Violincello,簡縮為Cello。大提琴體積大概有小提琴的兩倍,可產生高度共鳴。它有四根弦,音域約為四個八度。演奏時輕輕夾於兩膝間,底部用一根可調整高度的金屬棒支撐。演奏方式計有用弓毛拉弦、用手指撥弦和用弓桿敲弦。大提琴有廣潤的音域,能奏出比中提琴更低沈的聲音,也可以發出光輝優美的高音,它的音質是柔和優美,饒富變化,適合用於表達各種情感。

大提琴十七世紀初以伴奏樂器的姿態出現,在樂器當中建立重要地位。音色溫暖渾厚,在管弦樂團中有時與低音大提琴合奏,突顯低音部;有時則與弦樂器中音部合奏,擔任引導節拍的角色。許多作曲家都寫了大提琴樂曲,十八世紀以後,幾乎每個作曲家都把大提琴列入演奏目錄,包括巴哈的大提琴獨奏組曲,海頓、德佛亞克、艾爾加的協奏曲,這些音樂名家把大提琴的技巧提昇到更高的境界。



低音大提琴 (DOUBLE BASS)
低音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
(照片來源:樂器王國)

低音大提琴是近代管弦樂中最大的弦樂器,音域比大提琴還要低五度。演奏者必須站立才能拉奏,音色莊重而低沉,在合奏中擔任低音部份,它的四弦定音為 E 、A 、D 、G。低音大提琴所用的樂譜雖然是低音譜表,但實音比原譜還要低八度。

低音大提琴的最早製造者,據說是1670年左右的托第尼。它最初列入正規樂曲,是在葛路克的作品中發現。


 
~. 和美小偵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