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景點 > 歷史文化 > 交通資訊

 
  小人國
  大溪老街
  石門水庫
  角板山
  東眼山
  埔心牧場
  桃源仙谷
  慈湖
  達觀山
  龍珠灣
 
 
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桃園縣復興鄉以角板山公園而聞名。復興,為北橫公路的大站,也是鄉治的所在。復興,舊名「角板山」,相傳是清光緒十二年 (1886 年 ) 台灣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至此,見山峰突起如角,河階面平坦如板,所以命名為「角板山」。

 角板山,泰雅族人稱為 Pyasan( 比亞山 ) ,是指「物品交易的場所」。清代台灣文獻中,並沒有提及「角板山」的地名,當時的文獻稱這裡為「夾板山」。「夾板」與「角板」的意義不同。「夾板」有「包夾、緊壓」的意味。當時清軍在夾板山的山頂設有營壘駐兵。
另有一說法則認為,「角板」之名起源於日據時代。日本人征服當地泰雅族人後,將地名改為「腳板山」,意指「腳踏之板」,頗有征服輕蔑之意。事實如何,已無法得知。

 台灣光復時,復興鄉的行政區域名稱為「桃園縣角板鄉」,民國四十三年 (1954 年 ) 時,才被更名為「復興鄉」。「角板」變為「復興」,又被賦予一種新的時代意義。

 先總統蔣介石以其地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的溪口鎮,而將角板山山下的河階台地命名為「溪口台地」,因為深愛此地此景,所以在角板山建立了兩處行館。兩處行館的其中一間位於「角板山公園」內,後來在民國八十幾年間 (1990 年代 ) 因失火而焚燬,原址改建為救國團復興山莊。復興山莊前的兩棵老樹則相連如拱,景色如昔。蔣介石的另一間行館則維持舊貌,後來交由桃園縣政府接手管理,規劃為「角板山賓館風景區」,民國九十二年 (2003 年 ) 開放給民眾參觀。園內並放置了十二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所設計的十二件雕塑作品,供遊客遊覽觀賞。

   
戀戀桃花源 Falling in love with Tao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