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劃總覽
*研究計劃總覽*
我們的「地方社區」是:新店市下城里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學、音樂及藝術皆展現出不同民族的風格,也代表不同時代的精神,更呈現中國文化美的精髓。

  如今,許多傳統藝術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漸漸失傳。藉由本專題的製作,我們將對兩種逐漸失傳的中國技藝「毫芒雕刻」及「磚雕」進行研究,希望我們的專題能為文化傳承略盡棉薄之力。
 

 
"手"的奧妙
手的奧妙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
  1. 市網中心專線: 512K(上傳)2M(下載)
  2. 臺北區網中心(政大電算中心)專線: 10M(上下載)
學生:均使用 ADSL


  政大電算中心目前與教育部TANet以 T3相連,與 Hinet以另一條 T3相連,連接設備為Cisco Light Stream 1010 與 Cisco 7513。另配合新世代骨幹網路實驗計畫,有二路GigaBit Ethernet透過固網業者連接到TANet,連接設備為 Cisco 6509。另有二 條連接到 Hinet的 1.5Mbps ADSL,做為備援及 Proxy Server出國之用。
 

網際網路環境
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這次專題製作的成員以跨科組隊方式網羅本校各科人才。不同科別組合各有其利弊,好處是能發揮各人所長;壞處是集體創作時間不易配合。我們經過重重考驗,努力克服一切難關,終於完成艱鉅的團隊工作。

萬事起頭難:

  尋找組員及決定「主題」,是第一個難題。
參賽經驗和獲獎的決心是支持我們繼續研究下去的動力;組員的配合度、毅力和熱誠是維持動力的要素,面對龐大的資料量及不定期的採訪,走向成功的路真是崎嶇不平!

時間的規劃:

  本隊參賽人員以二、三年級為主,由於放學時間不統一,我們制定每週三為「集體創作暨開會日」。有時因為學校的既定行程影響集體創作,只得利用放學時間申請電腦教室進行討論及創作。

  因為陳老師時常接受媒體與地方社群採訪,為求資料的真實性及完整性,我們也跟著有許多不定期的採訪紀實。雖然製作專題前我們已訂定進度表,但突如其來的活動變更了我們的行程,也無形中增加彙整的資料量,文書組及活動組的組員也相對的忙碌。

資料整理:

  陳逢顯老師從事毫芒雕刻已有二十五年的時間,將龐大的資料歸納、彙整……等工作就是我們要做的粗活。為了使我們的網頁內容更加完整、流暢,文書組同學花了不少時間整理堆積了二十五年的資料,整理過程中遇到資料重覆、遺失事件,但也讓我們體認到事前規劃的重要性,這也是另一種課堂上學不到收穫吧!

專訪過程:

  為了充份了解陳逢顯老師,相關地方人物的採訪是我們另一大挑戰。採訪對於我們來說,是完全沒有基礎的,經由我們的摸索和老師們的協助,我們慢慢學會採訪的小技巧,例如:如何對別人開口詢問、如何撰寫採訪問題、如何帶入詢問主題……等,都是我們進行專訪的過程中學到的小技巧,也讓我們體會到當小記者的榮耀!

努力收集訪問資料
大家努力收集訪問資料
開會討論
開會討論

整理資料中
整理資料中
採訪過程!!
採訪過程
心得箴言:

  從零到網頁的誕生,其過程是難辛的,但成果卻是雀躍及豐碩。
  萬事起頭難,一切從零開始,充分發揮團隊精神,製作過程不能只靠個人埋頭苦幹。工作和時間的分配必須大家全心投入而且都要配合及認同,在溝通、合作、分享中各司其職、實際行動,讓作品順利完成是每個小組成員最終的目標。
我們的隊徽
我們的隊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