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植物 植物專區 生態園植物 生態園觀察 官邸動物

兩棲爬蟲類

兩棲類和爬蟲類一向不受人類歡迎,有人敬而遠之,甚至立即撲殺。不過,在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都有牠存在的意義。生態園裡看到了蛇和癩蛤蟆,我們應該感到欣慰,表示這個地區蚊蚋的繁殖數量已經受到控制,達到自然界應有的平衡了。

斯文豪氏攀蜥

斯文豪氏攀蜥俗稱攀木蜥蜴的斯文豪氏攀蜥外形像小型恐龍,褐色外表鱗片呈瓦狀排列,體表粗糙有脊鱗,下頷白色,雄性個體的體側有鮮黃色之斑紋。

印度蜥蜴

綽號肥豬的印度蜥蜴,體被褐色,兩側有深褐色的縱帶,幼體的尾巴末端常帶有紅色,是辨識重點。在台灣不難發現,他們喜歡在稍微潮濕的樹林邊緣或較稀疏的樹林底層活動 ;夏季還喜歡在石頭上曬太陽!

澤蛙

可說是台灣最常見的青蛙,只要有水草的環境,都有他們的蹤跡。每年 3 到 10 月繁殖期。單獨鳴叫聲,叫聲是「嘓、嘓 ... 」 ; 但兩隻對叫則是「嘓嘓、嘓嘓 ... 」頗有互相較勁的意味呢。

拉都希氏赤蛙

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皺摺突起,所以也較闊褶蛙。身體平扁,中央寬厚,背側發達 ; 吻端沿鼻孔下方有黑色縱紋。分布全島,適應力很強,幾乎全年都在繁殖,春、秋季是高峰。

求偶時,成群躲在水草底下發出細弱的「嗯、嗯、ㄟ、ㄟ」叫聲。

盤古蟾蜍

喜歡在園區的燈光下活動覓食的盤古蟾蜍是台灣蛙類分布海拔最高、體型最大的種類。牠們身上有疣,眼後突出的耳後腺是牠們的毒腺,但分泌毒物是在警告其他動物。蟾蜍以昆蟲為主要食物。

黑眶蟾蜍

眼睛周圍有黑色突起,好像帶著黑眶眼鏡,腳趾還擦了黑色的指甲油,他就是可愛的黑眶蟾蜍。有多種不同體色。全身佈滿有角質刺的疣粒,眼後是牠的毒腺。春夏夜晚常聽到牠們一長串快速的「咯咯咯咯 … 」叫聲。


以上資料感謝「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提供與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