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宣告自己「轉大人」了,近百名龍子龍女們參加五條港社區發展協會主辦的「咱來做十六歲」活動,化身一名苦力,體驗扛米、划舟感受,八十三歲老輩郭文生更現身說法,講述早期如何「做十六歲」。 「做十六歲」是府城傳統禮俗特色之一,據傳其源自於五條港碼頭地區,當時小孩子需打工分擔家計,過了十六歲,即可改領成年工資,賺「大人錢」。主辦單位五條港發展協會邀請八十三歲的西羅殿主委郭文生,與近百位七年級的學生談早期做十六歲的儀式。 他表示,據傳統習俗,每個人從出生、滿月、週歲直至成年十六歲,均由「婆家」負責掌管大小事,因此從農曆六月開始,到處即有紙糊的「七娘媽亭」販售,根據家庭經濟狀況貧困、富有,可自選購買二、三、四層的七娘媽亭,滿十六歲的子女鑽過紙亭後,即將其焚燒,代表家中小孩成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