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幾個月來的資料蒐集、訪問、實地勘查,我們對艾莉颱風災變的原因提出以下看法: 原因一、巨大雨量造成土石流,大量表面流匯下蝕,造成坡材料流失 這次颱風雨量是100年來最大的雨量,日降雨量大約600毫米,就是100年來難得一見的,可是這次降了1200毫米的雨量,一年才2600毫米的雨量,等於說一個晚上就把半年的雨量灌下去了,山區承受不了這麼大的雨量,較鬆動的土質就造成土石流了。同時,大量表面流匯下蝕,造成坡地材料流失 。 原因二、洪水氾濫,河岸侵蝕造成河岸邊坡材料流失 這次艾莉颱風巨大雨量,在各山溝匯集成河,流向較低漥的河面,造成河水暴漲,洪水氾濫成災,造成災情。同時河水侵蝕河岸,造成河岸邊坡材料流失。 原因三、山崩災變 由於以往各界對於坡地災情之報導都以土石流統稱,因而一到颱風季節,有關土石流之防災避災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反而疏於山崩災害之防範, 土場山崩災變正是這種情況下防災之漏網之魚。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於日前派員現勘清泉、土場部落,發現由於上坪溪上游山高谷深,居民大多居住於山溝野溪之谷口沖積扇,如清泉部落﹔或居住於舊崩塌地之崩積層上,如土場部落及民都有部落,因此一遇地震豪雨即不斷重複發生山崩土石流事件。 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以往之山崩調查成果顯示,土場部落8月26日之山崩災害即為舊崩塌地之再活動所造成之深層岩體滑動,本次崩塌形成一長約430公尺、底寬約200公尺、深約20至30公尺之大崩塌地,崩落土方約一百萬立方公尺,而滑動面上仍殘留大量土石,目前於搶救災階段應嚴防不穩定之土石崩落造成二次災害。 原因四、大氣變動 由於台灣地區地殼運動激烈、地形陡峭、地質構造複雜、岩層破碎,加上地震活動頻繁、侵蝕與風化作用盛行,每遇颱風或豪雨,往往形成嚴重的山崩、土石流等坡地地質災害。而這些地質災害時刻在進行,也不是人類所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