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音樂】
  泰雅歷史  泰雅音樂 
  泰雅藝術 泰雅舞蹈 

口簧琴(竹口琴)
口簧琴這種以竹為材料製成的口琴,是世界上許多地區都很普遍的樂器,不過在台灣,達悟族並沒有發展出口簧琴,而其他的原住民族,則都有類似的樂器。
口簧琴是用竹片作成的樂器,竹子剖半後,剖面裝上簧片,再加一條細繩,以手拉繩輔助,就可以發出聲音了。除了坐著、站著演奏之外,還有邊跳邊演奏的,其舞蹈動作是稍微彎曲腰部,舞動身體,並使雙腳交替的跳躍。  
口簧琴在泰雅族的音樂中,一直有很顯著的地位。它的用法有為舞蹈伴奏、傳話、傳遞訊息、安慰自己或他人和吹奏音樂等多種用處,甚至在求婚時,都會用到口簧琴。
(吳榮順《台灣原住民音樂之美》)。


竹笛(哀吶笛)
哀吶笛是早期泰雅族人砍殺侵略疆土的敵族頭顱後,吹奏的悲歌,藉以安慰死者的魂魄。哀吶笛是一種短竹笛,多半以箭筍細竹製成,上面有四個洞,有長、短兩型,能奏出淒涼、幽遠的笛樂。聲音清遠,透著絲絲悲意,顯示泰雅人猛狠性格背後的敬天、悲憫性格。
對於泰雅族以前出草(殺人頭)的習俗,有人認為野蠻,大家不能以現在的道德標準來看待泰雅族的傳統,一如〈滿江紅〉裡:「壯志肌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詞意,家園被侵略,心中是何等的悲憤?泰雅族這樣的習俗,在當時是執行一種法律。
隨著原住民出草風俗漸漸被淘汰,哀吶笛的笛音也逐漸消失。(參林宜靜〈泰雅族哀吶笛吹奏安魂笛〉)。


木琴
木琴是以桐木製成,有 Do 、 Mi 、 So 、 La 四個音,並不普遍。

縱笛與鈴類

泰雅族中的頭目與有勢力的男人會使用縱笛;而鈴類樂器則應用在搭配口簧琴的吹奏上,作為配合口簧琴拉動的節奏。


泰雅族的歌謠
受到泰雅族的居住生活因素,所以在合唱方式比較不普遍,只有獨唱與對唱方式。在有詞無譜的狀況之下,僅能靠口傳方式來進行,因此也沒有五線譜的基礎。在表演場合裡,主要以歌唱為主,舞蹈為輔,以歷史等故事來吟唱,吟唱內容則隨場景、時間而轉換,泰雅族的歌曲無所謂的標準本,內容也常會更替,它有樂觀、戰鬥、英雄、事件,也有以故鄉為背景的詞、曲。這些口傳的歌謠,是泰雅族豐富的生活、精神及生命力表現。歌詞並不固定,隨時可乘興而做,壯年男女沒有不擅長的。因此若要他們再唱同一首歌,他們也無法唱出完全相同的歌詞。
現今泰雅族的演唱方式,屬單音旋律的唱法,有對唱的唱法、曲調唱法、領唱與對唱等方式。


資料來源:參考田哲益,載於《田哲益探索文化研究室》 http://home.kimo.com.tw/bimaten/



TOP
製作團隊: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國小部蜻蜓衛星隊
學校地址:新竹市介壽路300號 --電話(03)5777011轉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