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範圍 戰地部署 使用武器 攻防經過
攻防動畫



戰地部署 法軍    清軍

◎ 法軍◎

       此次戰役當中,法國派遣了七艘戰艦砲擊 淡水,並打算將今日 淡水忠烈祠前的水雷營攻下以利挺進,後因受到清軍於河口沉船、佈雷、封港的戰略影響,轉而從沙崙一帶登陸,並分為五隊挺進。今日天生國小的位置,正是兩軍交戰的火線中點,法軍原先想要穿過天生國小上山佔領油車口砲台,不料卻在這遇到清軍猛烈的反擊而敗退。

現在的淡水忠烈祠前有當時的水雷營
天生國小的位置是兩軍交戰的火線中點

 

◎ 清軍 ◎

       儘管這個時期 清朝正從事「自強運動」設法圖強,但是在經歷一連串的內亂之後, 清朝的元氣尚未完全恢復,要抵抗強國的攻擊實屬不易。可是在 淡水的這一仗卻打贏了,這是因為 劉銘傳來 臺後,以 福建陸路提督 孫開華為主要守將,再加上當時淮軍 章高元、湘軍 楊金龍之部隊,還有在 臺灣本地招募的士兵、勇士,構成了基本防衛武力。

      然後 清軍又在 沙崙中崙 油車口建了三座砲台;在 淡水河口,由於當時船舶可以經由 淡水河往上開到 台北,是重要的交通重脈, 清軍為了防止 法國軍隊能夠進入 台北,就在 淡水河口填石塞港,利用沉船設置水雷,等到法軍進入港口就可以使他們的船艦盡毀。滬尾當地的人們也募捐了很多錢,請了工人建造了具有防禦功能的兩條堤防,又叫「城岸」,長條的俗稱「外岸」,由港子平向南延伸,經 沙崙到 中崙;短條的從 油車口砲臺向北到 大庄埔。

      當時, 孫開華將軍覺得清軍的火繩槍、刀、劍實在很難和法軍較量,再加上已經在 淡水河口埋設水雷,所以他在法軍另一個可能登陸的地方─ 沙崙,安排了清軍勇猛的先鋒埋伏在城岸後,等到法國的士兵一上岸就在城岸頂對他們射擊。聰明的 清軍還引誘敵人進入海岸邊的「林投」「黃槿」中,由於這兩種植物交錯生長,再加上對地形不了解,所以敵人一進到密林當中根本無法看清前方有埋伏呢!當然輕易的就被 清軍給襲擊啦!

林投的葉子跟鳳梨長的很像喔!
黃槿的葉子常用來包紅龜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