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童謠的故鄉彰化縣頂番國小詩歌童謠吟唱團

上一頁 首頁 向上 下一頁春曉

 

春天的夜晚睡得特別美,特別甜,睡意朦朧中聽到鳥兒啼叫聲,

方知天已亮了,想起昨夜的一場風雨,不知院裡的花,被吹落多少?

  孟浩然 (田園詩人)

孟浩然,襄州襄陽人。少好節義,能解人困,在鹿門山隱居讀書。壯年的時候,他漫遊吳越東南各地,得江南名山大川,開闊了眼界,豐富了寫作題材,詩名日顯。

    孟浩然四歲的時候,他挾詩名遊京師,尋求仕進,但終以當路無人,只是一位落第的名士。孟浩然多次赴試,沒有取得半點功名。 在京城一帶過了一段時間後,便取道吳越歸家,結束求官的生活。孟浩然 在家鄉襄陽十年。過著不甘隱居而又不得不隱居的生活。開元二十八年, 詩人王昌齡到襄陽探望他,相見甚歡。但這時孟浩然已患了背疽,不久便病死故鄉南園,死後葬在襄陽鳳林山之南。

    孟浩然的詩以五言稱。他的詩擺脫了初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率真地抒寫了個人懷抱,帶來了新鮮氣息,博得時人的愛慕和敬仰。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他是王維等山水詩人的先驅。由於他在政治上不得志,於是移情山水,又因經過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所以寫出不少較高水平的詩,格調雄渾暢美。與王維合稱王孟。

    在孟浩然的詩裹,經常可以看到他發洩懷才不遇的感受,但仍顯得深沉高雅

這是一首描寫春天早晨及詩人惜花心情的詩。本詩表面一層是寫春光短暫,表現不勝憐憫之意,內面一層則重在「不覺」兩字,雖然外面天曉、啼鳥、風雨聲、花落, 但詩人寧願自己關在「不覺」的小天地裡,過著聞而不問的麻木生活,這正是詩人隱居不問世事的寫照。詩意因是春眠,所以寫來有一種懶洋洋的姿態。 前後四句是由「不覺」而「覺」,由「覺」而「不覺」,這正和春眠時睡時醒的意態相合。 全詩均只用聽覺,不用視覺,也和春眠貪睡懶的睜開眼睛有關。這首「春曉」是唐詩中家喻戶曉的一首,他先從「春眠不覺曉」引出春天氣候的涼爽宜人,再從「處處聞啼鳥」引出春天是個百花齊放、百鳥爭鳴、萬物更新的美好季節,最後,表現出詩人愛花、憐花的心情。

資料來源:1.www.ahps.cyc.edu.tw

          2.http://tknet.t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