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童謠的故鄉彰化縣頂番國小詩歌童謠吟唱團

 

上一頁 首頁 向上 下一頁透過聯想欣賞唐詩

透過聯想欣賞唐詩

    王維詩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明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王維的詩一向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靜態感覺,隱約間暗藏禪機,這樣的話,我們不能單從字的表面來欣賞,必須更深一層的由內心的悟境來欣賞它。

    張少府或者向王維提出積極入世的人生觀,並邀它當官。王維的這首詩在表明心跡:我年歲已老,而且也沒什麼良策可以貢獻國家社會,只希望能安靜地隱居在山林中。你看!松風輕解我衣帶,明月伴我彈琴,多麼寧靜安詳啊!而你問的事,我實在不知如何回答,你不妨聽聽小溪畔的漁歌,或許便可以得到答案吧!

    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如果我們細品他的詩,那還真是話中有話呢?君何須為前途不得意而感懷,功名有時盡,而飄飄白雲無盡時。人生必須追隨自然,自然才是美。

    文學表現的技巧很多,但基本上分為直接與間接的手法,也就是所謂的隔與不隔。直接的文學表現方式較豪邁爽朗,間接的表現則較含蓄,並富於想像。所以直接的表現方式,每個人的感受差不了多少,想像、聯想的作品,有些有脈絡可尋,例如:明月象徵思念,秋風的蕭瑟有著別離的難捨,浮雲則有著漂泊、出世的思想。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以這兩段詩而言,字面的意境,每人相差無幾,但若深入的加以聯想,則像一條神龍,見頭不見尾,或清晰可見,或迷迷濛濛的,隨著讀者的修養,意境馳騁的方向也各有不同。

    因此透過聯想欣賞唐詩,是絕對必要的,同時由於悟性關係,對詩的接受程度,可能會與作者原意有所出入,但這並不影響對詩的欣賞。

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誰都能欣賞,可是感情會因人、事、時、地、物的不同而有極大差異。在故鄉談思故鄉;在異地,功成名就的思故鄉、失意落魄的思故鄉,境界的差異,有些人可能只是嘆一口氣,有些人則要淚流滿面了。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池外有輕雷……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將零零碎碎,似無相關的鏡頭,一項一向的串接起來,給人一種既無奈而又強烈的印象。歲月流逝春心無與,花開花謝,寸寸相思的無償,化成寸寸的灰燼,此情此景,果有相思的失意人,心中的感受,定非明喻所能顯現。

聯想性的作品,往往把不相關的東西,變成相關,甚至將相對的東西,放在一起影射出另一種東西。

崔郊:「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一入深似海,這是何等淒涼與無奈,生離與死別,是人生兩大憾事。死別的愴慟會因不可得而認命,而生別的感受卻是兩個層次,先是別離之痛,再是期待之盼,期盼的感受是刺痛的,一入侯門,明知猶如陰陽兩隔, 卻仍自艾自怨。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在寒食節,郊外遇到了這位婢女,雖是相識舊愛,然而卻只能像路人般的對望一眼,真是咫尺天涯。于連帥在感動之餘,就把這位婢女送給了崔郊。

能透過聯想來欣賞的詩很多。有的是透過有形的東西,如:楊柳可表別離或相思,孤鶴秋雲則有落寞的情懷。也有透過無形東西來影射,如吳融的春詞:「羞多轉面語,妒極定睛看。」羞多、妒極這些都無形的、靜態的心理狀況,所影射的情愫,盡在不言中。

兒童的可塑性高,因此在唐詩方面,必須提供足夠的欣賞技巧及層面,如此;才能讓他們真正的走進唐詩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