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央•撒耘與最思念的父親合照
訪談伊央•撒耘(奇萊族博士)
|
選單 >>
訪談日誌
訪談實錄


自我介紹

我叫伊央•撒耘,小時候我有兩個名字,進小學之前為「李毅斐」, 進入小學時改名為「李昱穎」,後來因為「李昱穎」太女性化,而且與民國87年基隆擄人勒贖犯人同名同姓,所以才會改名「伊央•撒耘」。我目前在慈濟大學微免寄分子研究所,進行與鼻咽癌相關的研究工作,該病在全世界華人的罹患率最高。

 

 

 

Q1. 請問您接觸原住民文化的時間有多久?

A:沒有像你們那麼小就開始接觸,大概是到台北上大學寫論文後才開始。因為在那個時代唸國小到高中都不會跟你們講原住民文化,他的特色在那裡都不會講,在家裡也不會講,到台北後跟外面的世界有些接觸了,跟不同族群師生的接觸,大家都會開始討論自己的文化特色,自己從那裡來,自己族群的特色是什麼,原住民跟漢族的衝突是什麼?藉著討論互相學習,彼此的差異在那裡,優點在那裡,缺點在那裡,才能互相了解,逐漸進步。

 
Q2. 我們知道您現在在慈濟有參加一些原住民的社團,如「原住民研究生交流協會」,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社團嗎?

A:我參與的原住民學生社團有以下幾個,

(1)花蓮慈濟的「原住民健康及文化研究會」,是一個專門討論原住民文化及健康議題的社團。

(2)「北區阿美族學生會」:是將北區阿美族的學生聚在一起,每二個禮拜聚會一次,一起討論阿美族的議題與文化,唱阿美族的歌,在聚會結束前會做一道阿美族美食,供參加的學生當消夜吃。

(3)台灣大學的「原生代」:其特色主要在討論原住民的時事議題,是比較具批判性,有點反社會的社團,政府講什麼,我們就會找一些缺點,或提出改進的政策,找一些原住民立委去推動原住民相關法案。「原生代」現在也有成立一個「原子筆」網站,如果同學有興趣,可以上網蒐尋「全國原住民原子筆網站」,網站專門討論原住民相關的議題,大概成立三四年,不過它比較適合大人看,小朋友怕會看不懂。

 
Q3. 請問您研究鼻咽癌多久了?

A:不到兩年,我以前是在做水稻的研究。鼻咽癌患者中,布農族的得病率是華人或漢人的3∼5倍,機率很高!

 
Q4. 請問您什麼時候知道自己是Sakizaya人?

A:大學畢業以後才知道,我父親跟我提起,我們跟教育部說我們其實不是真正的阿美族,是在花蓮已經生活一段時間的奇萊族,根據考古學研究,阿美族到花蓮其實只有七百年,Sakizaya起碼在臺灣生活超過一千年以上,在花蓮平原生活的時間要比阿美族來得久,只是後來阿美族遷徙來後,族群較大,又經過一些戰亂,天災人禍,讓奇萊族人口變少,分散在四處,所以大家說奇萊族好像消失了,或覺得他是外來的民族,事實上他比阿美族早來到花蓮平原。

 
Q5:想讓奇萊族復振嗎?為什麼?

A:想,因為多一個族群就可以讓世界多一個色彩,多一個族群的增加,文化就更精采。跟很多族群的朋友接觸後,會一起討論族群的優、缺點和文化素質,在考古學研究中,發現sakizaya在台灣生活一千多年了,因此奇萊族的特殊性除了語言外也有歷史可以證明。

 
Q6:您覺得奇萊族大概至少要幾年才可以完成復振?

A:很快,我預計大概兩年內就可以正名。因為前例不是沒有,像太魯閣族,他們復名運動的時間不算很長,事實上我們在做正名的時間不算短,起碼有五年以上,而且現在許多原住民都已經知道有奇萊族存在,加上行政上的人力資源及知識份子回來幫忙,我想要恢復正名是可以預期的,可能在一、二年內就可以正名。

 
Q7:請問您未來的生涯規畫?

A:生涯規畫大概都是被迫的。高中以前大概是每天吃飯,到台北就學後,因會跟北部學生競爭激烈,所以要強迫自己做生涯規畫。原先的規畫是博士班畢業,當兵兩年回來要出國唸書,但當時碰到爸爸住院過世,因此就擔誤下來留在台灣二年。在慈濟大概做到今年四月底,未來會到高雄醫學院去,希望以後能對原住民健康有貢獻。

 
Q8:請問您是對鼻咽癌有興趣才做研究,還是別人找你一起去?

A:實驗這個東西,它分得很細,像我以前在唸博士是研究植物方面,現在鼻咽癌是屬於動物的議題。

植物跟動物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我未來要做原住民相關的研究,原住民研究牽涉的不止是動物,跟植物也有關,比如原住民常用的藥物有那些是屬於植物的,原住民常見的疾病有那些是動物議題。

我的植物的訓練已經完成,動物方面比較欠缺,所以我現在在慈大做的研究,是希望用動物的實驗進行鼻咽癌的研究。將動物的訓練做完整,對原住民比較有幫助。

 
Q9:請問您為什麼會翹課去捕魚?

A:因為以前的老師都都不聰明,老師和我的想法和意思完全不同,讓我沒有辦法接受。捕魚其實包含人類所有智慧。人類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是魚,因為海比陸地大,而且海非常容易找到你想要的食物,所以住在海邊的民族是非常幸福的,要形成一個強大的民族,如果住在海邊,他就擁有很大的資源,我就承襲了這些祖先的智慧。(哈哈大笑……..)

 
Q10:您抓過什麼魚?

A:我去抓魚這是有典故的,在花崗國中唸書時,我的老師葉霸(葉春蓮老師),她會帶我們去海邊認識海邊的魚類,我們班剛好有一個也是阿美族的同學也去了。我們到海邊就開始討論什麼魚可以吃,什麼魚不可以吃,葉老師帶我們去的地方有很多魚,真得是一抓就有。去過一次後印象深刻,就每天中午去抓魚來吃。所以我跟那位同學每天都很快樂,海邊抓那些東西,家裡包的便當都不吃,因為海邊的魚比較好吃,要煮也很容易,颱風過後海邊都會有飄流木,海邊檢個漂流木,起個火就可以煮了。

 
Q11:不會很鹹嗎?

A:旁邊就有淡水的小溪出海,很乾淨,不必用到海水。我事先有觀察過地形,捕魚應該是原住民的本能吧!

 
Q12:你都用的鍋子是什麼牌子?

A:沒有牌子,鍋子不必有牌子,最重要是好用就好。

 
Q13:為何高中又逃學?

A:老師教導不夠,學不到我想追求的知識。

 
Q14:您覺得什麼魚最好吃?

A:可以煮熟的魚都很好吃。海膽感覺最棒,還可以生吃。

 
Q15:你覺得翹課好玩嗎?

A:這要看你的創意。

 
Q16:您最喜歡上什麼課?

A:高中時我最喜歡上的課是三民主義,因為那是我接觸的老師中最能跟我互動的老師。因為我問很多奇怪的問題,他都會跟我討論。上課時發現老師可以跟你互動,在學習上也會很積極。至於老師的名字,我也忘了。

 
Q17:請問您對我們這一群小朋友作Sakizaya網站有什麼期待?

A:我覺得現在的小學生教學非常豐富,如果以前我在這樣的班級上課會非常的開心。各位如果在網頁上有很多自己的創意,會更值得你們回味,未來求學要進入高深的領域的時候,會激發你們很多靈感,對你們的期望是無可限量。

<訪談結束>
(訪談記錄整理:劉星辰、林俊廷、巫謹竹、許婷惟、張德威、羅亦林)

 

原子筆網站有很多原住民知識喔!
伊央煮魚湯(蘇湘雲繪)
與伊央快樂合照
伊央蹺課捕魚想像圖(劉星辰繪)

 

選單 >>
訪談日誌
訪談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