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歷史人文  海洋文化  吹螺牽罟  百年石板屋

 

歷史人文!無尾港的由來

無尾港地區的主要水系均源自新城溪,自清朝以來,文獻上對這條河川的記載有馬賽溪、武荖坑溪、及新城溪等,本地人則俗稱猴猴溪。

「無尾港」原為《噶瑪蘭廳誌》中所記載的「馬賽港」。日治時代因海防需要,引導武荖坑溪部份河水從頂寮附近出海,因此造成原出海口水量遽減。

19687月,受娜定颱風影響,造成山洪爆發,農田遭土石淹沒,出海口水門也被沖毀。洪水過後進行農地重劃,將原功勞埔至港口段的河道填平,並將溪水全部引到頂寮附近出海,致使原出海口淤塞,變成一沼澤湖泊。

1980年代初期,因為這裡雁鴨群集,堪稱獵人們的天堂,這些獵人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將這條位在北方澳崖角下,沒有出海口的河港,稱為「無尾港」。此後,外地人士甚至官方要劃定保護區時,皆以此為名,反倒是許多在地居民不知道此處就是「無尾港」。
 

每年10月至翌年4月 ,在無尾港沼澤濕地內常有上千的水鳥聚集棲息。

 

人口與社會

無尾港四周的聚落,從北到南有大坑罟、過港仔、港口、嶺腳、岳明新村及澳仔角六個,人口約3500人左右。因為年輕人外移,人口呈現老化;居民以從事製造業者最多,約占50%,其次為農漁業和服務業。區域內的岳明國小是一所迷你學校,全校六個年級的學生人數約100人左右。

宗教信仰

廟宇為無尾港各聚落的主要信仰中心,另有天主教堂與基督教堂各一座。無尾港地區信仰的海神為玄天上帝,另有移民所供奉的紅旗公、三山國王和岳明新村招寶寺內的眾多神祇。

兵將是無尾港地區特殊的民間信仰,在各村落的東西南北四方都有一小小廟,廟內安奉不同顏色臉  譜的小小草人,帶著一把小小竹劍,是村內神祇派駐四方守衛的兵將,負責保護村民的安全。

每個廟宇都會有兵將派駐四方,他們每年定時回主廟向神祇覆命,並接受居民酬謝,更換用新的稻草製成的新衣之後,會再被請回鎮守之崗位。

嶺腳永安宮

人與神的互動

駐守村莊各方位的兵將

《資料來源:港邊社區發展協會座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