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
首頁 
地理位置 
老街建築 
永福宮 
大平紅橋 
伯公廟 
黑白洗 
與村長有約 
參考資料 

形式  屋頂  建築材料  內部  馬背

青錢第  街屋&商店  古宅的損毀

 

馬背的起源

 

         在馬背的建築起源於閩南和粵東,來自於常使用在古宅和廟宇之屋頂中,一般常用燕尾、馬背或瓦鎮三種。馬背在閩南的泥水匠稱之為ㄍㄨㄧ  ㄊㄠ(箍頭),而在客家泥水匠稱之為棟頭。

馬背與瓦鎮並存的青錢第

         在青錢第的後方,可以明顯看出青錢第的屋有馬背與瓦鎮,其中馬背又有三種形式,最高的是火形馬背,其次是木形馬背, 在瓦鎮之旁的金形馬背水次之,而位於東側的護龍則有水形馬背。

馬背與風水

         常聽人說馬背的形式與陰陽五行有關 ,若是欠水則用水形的馬背形式,若是欠火則是用火形馬背,根據國立藝術中心高燦榮教授在馬背尊主與五行一文中指出,就他所走訪泥水匠及屋主所作成的調查中顯示,很顯然與陰陽五行是沒有關聯,而多數的屋主表示馬背的形式是由泥水匠來決定,而泥水匠則是傳承師傅的做法,師傅蓋什麼形式,就蓋什麼形式,並沒有特別的用意。而一戶人家的屋頂有多種馬背景的形式,純粹在於他的裝飾性,除此之外也兼具美觀的考量。

 

[首頁][地理位置][老街建築][永福宮][大平紅橋][伯公廟][黑白洗][與村長有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