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傳說【多姓聚落的形成】


 

 

 

       

       清初的「遷界」對金門各地的聚落發展 , 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 水頭也不例外 , 但水頭聚落在明、清之交應以具有相當的規模 , 除了李 . 黃等族姓的入居之外 , 其他各主要姓氏也在此時陸續自大陸內地或本島其他地方遷徒而至 , 整座聚落的人口結構大致定型。

       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三年)施琅渡海征台 , 台灣劃歸大清版圖 , 之前嚴令「遷界」進入內地的居民重返金門島 , 至順治以來「沿海省分應例嚴禁 , 無許片航入海 ; 違者 , 立志重典」的時代也已不再 , 此時清初已降的海禁漸開 , 也提供內地居民徒居金門的機會。

       水頭在這個歷史的關口 , 充分掌握時代的動脈 , 吸引不同族姓的人民定居 , 讓聚落的人口結構趨於多元化 , 終至成為多姓的大聚落 , 而其人口的遷移大致可以分為二個重要的階段,第ㄧ個時期出現在明末清初時福建永春鄭姓、石碼吳姓、金門陽翟陳丙、瓊林蔡允能、東沙王勤相繼遷至水頭。第二個時期則約在清咸豐、同治年間有湖下楊姓和西浦頭林姓也遷居水頭。       

        


▲ 蔡氏之堂號。

 

▲ 黃氏宗祠,紫雲衍派為黃氏堂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