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移民路 日據時代明治晚期,日本政府將鹽、茶、糖、樟等權利收歸國有專賣,為了獲取土地,將無主之 地劃歸國有,搶奪了台灣的小資本的茶農、蔗農的生存空間,加上經濟不景氣,戰事連連,西部居民 的生活益加窮困。 同時期的東部,日本二十年的理番政策發生安定的效應,加上為搶奪糖的利益財團 急需要人力,所以相較於西部,東部尚未開墾的土地很多,從北到南,日本政府規劃了九個開墾區, 農田所需的圳道業已完工,所以成了西部移民的理想地。 當時,台灣島內興起一股長達三十年的移民風潮,他們紛紛離開辛苦經營的家園,到後山花蓮開 墾安居,原來在新竹竹南從事木材業的鍾阿霖(寶珠的祖父)帶著一家人,也跟著移民浪潮千里迢迢來 到花蓮。移民的路徑,從新竹三灣出發,經頭份到 竹南,搭火車到八堵,轉火車到蘇澳,坐小駁船 到外海,改搭宮琦丸號貨輪到花蓮南濱外海,改乘小駁船搶灘登陸,在輾轉陸路到拔仔庄,最後落腳 長橋里。
寶珠在一篇尋根的文章中寫到「寒冷的冬夜裡,乘坐著昭日組經營的宮崎丸號前往後山,東北季 風,搖得船隻劇烈晃動,站在船塢上,眺望著奇萊、能高山上掛著一片白,初陽灑在白雪上。船將靠 岸,此後!此後! 再也沒有退路,未來不管怎麼苦也得咬緊牙根,務必在後山開拓出一片天。」 東部的客家人,翻山越嶺、橫渡太平洋之後,定居花蓮,日久他鄉是故鄉—之後東部客家的原鄉 就在西部,這一離開不知何時才能回家,甚至就此遠離開故鄉,面對更為貧困與陌生的環境與土地, 還得一一克服自然條件種種問題,以無比毅力與刻苦精神,於是這群人在這裡挖掘卵石、開闢田園。 寶珠的父親鍾發順今年七十八歲,回憶起當他九歲時,全家離開長橋里,經多次的搬遷,再寶珠國 小五年級才到現在的住所-永安村,鍾老先生說當時第一要解決住的問題,但是東部築屋的素材和西部不同, 當時西部用木結構而東部只有茅草屋,東部多颱風,當東海岸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他們就知道颱風 要來了,村人就要趕快綁地牛作防颱準備;東部土地多貧瘠又多巨石,往往為開了一兩甲地,要請開荒工班 幫忙,他們是一群人組成,專門幫人加開田地,開一分地大概一天工,工資一人二十五到三十元左右,十幾 個人組一隊,就是他們,約五十甲的南華荒地,被開闢成現在生長各種作物的良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