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
一般認為最初進行巡禮的是大和國長谷寺院的德道上人。德道上人出生於播磨國(即今四國)揖保郡,11歲時喪父,19歲喪母,為了弔唁父母的菩提,21歲時在大和國初瀨弘福寺出家。76歲的時候用靈樹楠木刻十一面觀音,開創長谷寺。一般認為晚年隱居於長谷寺門前的法起院,80歲時過世成為法起菩薩。
關於德道上人創始三十三所巡禮有這樣一個傳說。
62歲的某日,德道上人因病已在彌留的狀態,那時在夢中見到閻王爺,閻王爺說:「你還不能死 ,要設立三十三處的觀音靈場,推動人們巡禮」,於是被授予起請文和三十三寶印。德道上人從彌留狀態甦醒後,依照閻王爺賜予的「三十三寶印」,制定了三十三靈場。可是,這個時候三十三靈 場並未獲得世人的接受,巡禮便沒發展成功。因此,德道上人為等待時機成熟,就把寶印收藏在攝津國中山寺的考古石櫃裡。
因為有這樣的傳說,所以長谷寺被稱為三十三所的發源靈場,而德道上人度過晚年的法起院則被認為是番外札所。
2.再興-花山法皇:
花山法皇是冷泉天皇的長子,17歲時圓融天皇傳帝位給他,成為第65代花山天皇。可是因最愛的弘徽 殿女御的死而悟到了世事無情,便在元慶寺出家,僅僅2年,就以19歲的年紀退位而成為法皇。後來在比叡山修行,在紀州熊野那智山參拜時,菩薩化身為熊野在法皇面前出現, 指示人們已經忘記德道上人所推展的觀音靈場,請再復興廣傳這件事。於是法皇偕同書寫山的性天空上人、河內石川寺的法眼上人、中山寺的口才光上人掘出德道上人埋的那個寶 印,以熊野那智山作為三十三靈場巡禮的第一個。這個時候,已經是德道上人定立三十三靈場之後的270年了。因此,西國巡禮便再度繁盛,花山法皇被認為是西國札所中興的 始祖,而花山法皇出家的元慶寺、晚年度過41歲一生的攝津國花山院則被認為是巡禮札所的番外寺院。
3.史實的始祖-行尊
行尊所寫以上有關德道上人和花山法皇的話基本上是傳說。花山法皇在西國巡禮以外的地方,以「流浪的天皇」的形象在各地的民間信仰裡被認定是始祖。史實所留下來的 紀錄,被收錄在「廟門高僧記」的第四篇─圓城寺(三井寺)的僧•行尊的「觀音靈場三十三所巡禮記」是最初的文獻記載。行尊開始巡禮的時候是在1090年,比起德道上人 約晚了370年。這個時候第一番是長谷寺,第三十三番是千手堂(三室戶寺)。之後,三井寺的覺忠巡禮時,第一番是在那智山,第三十三番是三室戶寺。這時候的巡禮番號一對 並不相同,但所屬寺院則與現在同樣,所以今日巡禮的重要性在於其深遠的歷史意義。一般認為之後中國也流行起西國巡禮,在伊勢和熊野三山參拜之後,由於之後參拜的方便 性,第一番在那智山•青岸渡寺,也由於歸途的方便,便以谷汲山•華嚴寺為第三十三番。同時,另有一說法是,因為回程容易順路參訪信濃國的善光寺和北 向觀音,所以成為結願御禮的寺院。
4.三十三的意義:
為什麼觀音靈場的數目是33?這個是有理由的。在法華經(妙法蓮花佛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裡,觀世音菩薩用33個化身救人,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而來。那麼為什麼只有秩父的觀音札所是34?原本觀音靈場是從近畿地方開始。之後,關東地區開創板東三十三所,「西 國」的名稱便被近畿的三十三所所用。因此,室町時代時,秩父巡禮被開創後,又增加秩父觀音靈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增加一處作為三十四處,因此西國與板東、秩父 合起來,日本的一百觀音就被提倡開來。
話題再轉,旅遊指南裡說觀音法會的日子是十八號,這個也是有起源。在二十三番札所勝尾寺創辦的時候,觀音化身為叫「妙觀」的比丘,她用白檀香木在七月十八日到八月十八日之間雕刻 了十一面觀音作為本尊,就是這樣的來歷。
在製作這個網站時,我參考了昭文社刊「西國33所巡禮」,連結的選項有西國三十三所寺院札所及各寺院的主頁。
5.札所的意義:
為什麼要把西國靈場稱為札所?原本在安置本尊的堂宇柱子上,會用金屬製和木製的納札寫下祈願、名字、出生地等釘在柱子上就成為札所。因此,參拜札所寺院就被稱為「打」。 但現在已不用「打」的方式,而是把納札收到納札箱裡,參拜札所後就以拿到御朱印為憑證。
6.御朱印的意義
御朱印也被稱為納經,從納經這個名稱就可以知道是謄寫觀音經後送給寺廟,寺廟授以朱印作為憑證,但是現在只要付規定的費用就可以拿到朱印,因此就可以輕鬆的進行巡禮。據說這個朱印的來源就是閻王爺授與德道上人的那三十三個寶印,一般御朱印是由三個印所構成,右上是有札所號碼的札所印,中央是刻有札所本尊梵文的本尊印,左下是札所名的寺院印,因此這個御朱印可以被視為札所本尊的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