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地區ㄟ製麵人家

福興林家手工麵線廠 社尾姚家手工麵線廠 鹿港歐陽家手工麵線廠 福興許家機械製麵廠

傳統製麵人家                         

堅持百年美味 三代家傳手工麵線--福興林家手工麵線廠

   福興庄麵線人家極盛時期有十多戶,現在僅剩林明組、林正義兩戶人家,繼續守著這種手工麵線的技藝。在彎彎曲曲的巷道盡頭,古早的三合院裡,晾曬在埕上的麵線,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一幅傳統的風情畫;全國各地愛好攝影的人士,都知道這個好地方,老闆也不吝於與人分享。師承自「車伯仔」的手藝,迄今已三十多個年頭,子女們各有所成;但假日總是會回來幫忙家中的工作,令人欣慰。

◆ 時間:93年10月3日

◆ 地點:福興村麵線人家

◆ 出席:冠豫、智祥、念慈、俊瑋、陳謙、思怡、雁璘
         仁福老師、香君老師、信福老師和他女兒、念慈的爸媽和弟弟

◆ 訪問經過:

上我們在校門口集合,約五分鐘車程就到達要參觀的麵線人家附近,老師將車子停放在路旁,大家徒步經過彎彎曲曲的小巷,到達古早味濃厚的「大稻埕」,這時林老闆、阿婆已經在曬麵線了,一條條像絲一樣白白細長的麵線晾在竿上,真是好看又驚奇。

  林老闆邊做邊回答我們的問題,聽說從前林老闆的阿公和叔公兩人在外地流浪,學到做麵線的技巧和方法,覺得這是種不錯的行業,就這樣傳了下來。所以林老闆從小就是看著做麵線長大的,但是林老闆的兩個兒子都有很好的工作,只有假日回來幫忙。

  接著我們看了林老闆和阿婆兩人一起拉麵的情景,這正是我們的主題「福興麵線情」的「情」,林老闆邊後退邊又甩又拉,約6次便拉長了麵線,那拉、甩的功夫,要拉得麵線頭尾一樣細、中間又不能斷,真是開了我們的眼界! 然後林老闆請我們入屋內參觀,牆壁兩旁掛了人家拍照送林老闆的照片,林老闆逐一介紹照片的由來,其中有一張中華電信局印在IC電話卡上曬麵線的照片很特別,而林老闆特別介紹一幅他的媽媽坐在灶前的照片,林老闆母親生前家中沒有留下照片,所幸來參觀的攝影家有拍下來,才有這張照片。這時林老闆的大兒子正在另一個房內「上麵桿」,我們也進去參觀,問了很多問題。

  最後,我們去看大灶炊「紅麵線」,林老闆的女兒假日都會從臺中回來幫忙,添水、加柴火,這時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地上水桶裡的水怎麼自動上升跑進大灶?老師說這是「虹吸原理」,真有趣!今天我們看到林老闆堅持手工製作,讓我們吃到又香又Q的麵線,不畏時代潮流,真令人感佩!這時我們的肚子已經咕嚕咕嚕叫了!老師說:我們去吃麵線糊!耶!太棒了!

踏訪紀錄:陳冠豫10/5

IC03C006 曬麵線-彰化‧福興

麵線是台灣傳統的主食之一,例如:生日壽麵、豬腳麵線、蚵仔麵線等,隨著科技進步,傳統的手工麵線已逐漸被機器製造所取代,傳統曬麵線白絲流暢的美麗畫面也將隨之消失。

圖案及文字說明由黃丁盛先生提供 
發行數量:20萬張

這是中華電信局的電話IC卡,主題是曬麵線-彰化‧福興,圖中曬麵線拍攝地點就是我們今天所訪問的福興村麵線人家。

請按此觀看    東森電視台專訪福興林家製麵錄影畫面

資料來源 :東森電視台

堅持手工拉麵 日復一日拉出好滋味--福興社尾姚家手工麵線廠

  在社尾,有兩戶麵線人家—姚清林、姚清田兄弟,平日在三樓樓頂,各守著一片天,默默地從事手工麵線。他們是從福興庄林長先生那兒學來的,也有四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了;目前有一對年輕夫婦,繼承了這項傳統技藝,兢兢業業地經營著。在本次的採訪中,我們才知道從小吃到大的麵線,是經過如此繁複的過程產生的,可算是大開眼界。

◆ 時間:92年10月18日(星期日)

◆ 地點:社尾村麵線人家

◆ 出席:冠豫、智祥、念慈、俊瑋、陳謙、思怡、
         仁福老師、香君老師、信福老師、智翔的媽媽

◆ 踏查紀錄:

 星期日上午九點,大家依照老師的集合通知單,準時在校門口等老師過來,今天雁璘家裡有事無法到齊,這是第一次無法全體參加活動,老師說希望大家再堅持下去,路才走到一半而已,千萬不可打退堂鼓喔。我們全部坐上老師開的休旅車(老師的車已經成為我們的公車囉),另一位指導老師姚信福老師則先到社尾村等我們到來,我們約九點二十分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囉。

  這一次我們所要看的麵線人家共有二戶,是一對兄弟,哥哥叫姚清林先生,弟弟則叫姚清田先生,老師說我們要叫'伯公',因為他們的年紀都已經超過六十多歲囉!跟我們的'阿公'應該是那一輩的人。我們首先參觀姚清田先生的家,家裡的二樓也是在生產麵線的地方,他們夫婦倆人一起工作,一問之下才知他們已經從早上四點工作到現在,算算已經工作五個小時囉,然而還不能休息,一天大概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以上,難怪現在年輕人沒人要做這個工作!他們夫婦一邊工作一邊接受我們的訪問,我們本來想說要下去幫忙,伯公說我們拿不動拉不動,這是一項很粗重的工作,不適合我們小孩子幫忙,我們只好作罷。這一次我們還是提了好多有關麵線的問題,伯公和他太太都仔細的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又多認識麵線一些了。
    我們再來參觀姚清林先生的家,生產麵線的地方也是在二樓,他們全家有四個人在工作,包括他的小兒子也在工作。同樣地我們也是提了一些問題問姚伯公,我們對作麵線的方法有一些了解囉,所以我們問起問題來就較輕鬆多了,我們最後和姚伯公拍了一張合照後,就像他們兩家人告辭,這次老師還是請我吃東西,並且參觀鹿港鎮環保公園,帶我們認識一些植物後,才載我們回家,今天也是一趟收穫豐富的旅程。 

                                                                                                            訪查紀錄:陳冠豫10/18

    以下是我們的訪談紀錄:

時間:93年10月17日上午9時至11時
地點:福興鄉社尾村
訪問對象:姚清田夫婦  

問1:請問阿伯您每天幾點起來工作?
答:早晨四點左右起來揉麵,開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做到中午一、二點才稍微休息,然後再做包裝、送貨,到很晚才休息。

問2:做麵線需要那些過程?
答:一開始是揉麵(材料是高筋麵粉、粗鹽和水,用機器攪拌),然後倒在麵筺中壓平切割,再來就是搓麵,搓三次成細圓條狀;接下來就是上麵桿(以倒8字形環繞二根麵桿),然後邊拉邊沾些米糠(含太白粉),置放室內一段時間後(醒麵),才拿到外面拔(拉)麵

問3:在外面要曬多久的時間?
答:不一定啦!如果是霜風天(乾燥的東北風)就很快,如果是南風天(有水分、鹹分的西南風),即使日頭很大也不容易乾。

問4:一年當中,什麼時候生意最好?
答:大概是過年前吧!冬天的銷路會比夏天好。

問5:賣麵線好不好賺呢?
答:(笑)就度生活而已!以前還比較好,現在麵粉一直漲價,成本增加,利潤有限啦。

問6:有沒有想過要改用機器做麵線呢?
答:二個人做,剛好能應付巿場的需求,所以從來沒想過!而且手工製作的比較好吃,機器是做不出來的。
(道謝、合照之後,我們前往另一家訪問,他們是兄弟。)

訪問對象:姚清林夫婦

問1:請問阿伯,你做麵線多久了?
答:從當兵前開始做,到今年六十四歲,大概已經四十多年了。

問2:您做麵線的功夫是從那裡學的?
答:以前家裡窮苦,父親的朋友福興村林長先生(從事手工麵線),叫我們兄弟當中,一個去他那裡學習一技之長,將來生活才會較穩定。當時我身高不到五尺,像個小孩,但還是認真地學。

問3:請問阿伯您的生意好不好?
答:都還算穩定啦!每個客戶都是多年的好朋友,做生意也都現金買賣。

問4:請問阿伯您的麵線都賣到那裡去?
答:以附近的雜貨店為主,也有寄貨運到台北、花蓮的。曾經有一家公司要固定買下我全部的麵線,但被我婉拒了;因為我的客戶都是忠實的好朋友。

問5:您會不會因為做麵線的功夫有傳下去而感到高興?
答:其實做麵線是非常辛苦的工作,現在的年輕人較無法吃苦,他們(指兒子、媳婦)能做到什麼時候也很難講!以前我們福興、鹿港地區,有二、三十戶人家做手工麵線,現在就只剩五、六戸了,消失得非常快。

問6:阿伯您覺得做麵線需要那些條件,才能做下去?
答:手工麵線的客戶都很穩定,只是做麵線的人要不怕辛苦,晚睡早起;另外就是另一半(配偶)要配合,一個人是做不來的。
(看著阿伯忙碌的身影,身上也沾了不少麵粉;我們道別,結束這一次的訪問)

         訪問社尾村麵線心得感想

許智翔:從這一次的活動中,我學到了做麵線是如何的辛苦,聽老闆說:『今年生意做得不太好,打算今年做完就不做了。』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我心裡頭變得有些失望。聽完阿伯說的話,我和幾個小組成員,互相看了一下,突然大笑一聲,阿哇!哈!哈!哈!原來是房間裡的麵粉跑到每一個人的頭上來了,看起來就是個白髮人呢!難怪大家會笑成這樣!當我訪問的快沙啞的時候,好心的叔叔特地幫我們準備了冰涼又結渴的檸檬汁,咕嚕咕嚕,哇!真好喝。哇!沒想到這位老闆已經做麵線40幾年了!真是另人敬佩,沒想到這麼老,竟然還要做事情,真是太辛苦了。

陳謙和阿公和阿婆聊天才知他們要做的事情真多,我驚訝的笑了起來,最特別的事是老師看到很像裝米的袋子上面寫著高筋,老師叫我們寫下來,我雖然寫下來了,可是也不知道是什們意思,真是讓我搞不懂,不過老師說我們改天可以去參觀麵粉工廠,到時大家可以提出發問,也可回家查資料,真是學海無涯啊!我的感想是,那天我有勇敢的發問,下次也要像這次一樣,也要多記一些知識,下次我一定要做到。

陳俊瑋:我們的衣服都被麵粉弄髒了,不過比起拉麵線的老伯還差的遠呢,他們身上的麵粉沾的到處都是。我看到他們用三根竹子來拉麵,技術真高明。今天我看到做麵線的方法,我很高興,因為這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所以我要好好的珍惜參加這次活動的機會。
 
林思怡:今天到了社尾村手工麵線廠,看到了如何甩麵線跟曬麵線,看到阿伯在甩麵線,結果麵粉都粘在頭髮,我們就變成[白髮人]了。沒想到他們不打算用機器做麵線,堅決一定要用手工的,真令人感動,這一次去參訪讓我學到很多,希望下一次還可以再去。
 
陳念慈:做這一行的要靠天氣吃飯,要做出品質好又好吃的麵線,不單要靠老天爺的幫忙,還要配合老闆的一身好功夫與累積多年的判斷經驗,年輕一代的家人總是缺乏這項經驗與耐心,而沒辦法接下這項傳統的功夫.老闆們怕曬在大埕上的麵線過乾,大家使出渾身解術像在跟時間比賽賽跑一樣,身手都很俐落,手腳真是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真是讓人佩服.風大的天氣,拿到大埕上曬的麵線竟然可以在短短的5分鐘內就會太乾,不堪我們輕輕動手一折就斷了,真是不可思議.這項傳統的手工藝以漸邁入老年化,新一代的年輕人大多無法承襲這項艱難與煩瑣的手工藝,說不定幾十年後要再見到手工製麵的盛況,可能難上加難,真是可惜啊!

持古老做法 手工麵線傳承綿長--鹿港歐陽家手工麵線廠

  目前在鹿港地區,歐陽家族製麵的歷史算是最悠久的,約有五十年了!老闆在13歲時來到台灣在台北木柵落腳,並從「元德行」習得製作白麵線的技術。成家後搬到鹿港埔頭街開業,早期街道旁的麵線就是他們的;後來遷移到電台附近寬闊處,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除了颱風天外,可說是全年無休,目前是由第二代兩兄弟戮力經營。

           

◆ 時間:92年10月24日(星期日)

◆ 地點:鹿港手工麵線廠

◆ 出席:冠豫、智翔、念慈、俊瑋、陳謙、思怡、雁璘
         仁福老師、香君老師、信福老師、退休的麗足老師

踏查經過                                              圖片來自中央氣象局

      星期六晚上看電視看到中央氣象局表示,納坦颱風暴風圈正逐漸進入台灣東南部及東部陸地,北部及東半部地區風雨將逐漸加大。心想完蛋了!星期日早上排定的參訪鹿港麵線人家的行程,會不會因此而取消。

 

    幸好,早上起來一看天氣還不錯,可能是老天爺看我們如此用心,特別照顧我們,讓颱風轉向了!這次的集合地點是西勢國小校門口,今天是由蕭麗足老師帶領我們參觀鹿港手工麵線廠,蕭麗足老師是我們學校的退休教師,但她仍退而未休,全心投入她的攝影世界中,樂此不疲,她也因為拍照的緣故,認識了鹿港這家手工麵線廠,跟老闆成為好朋友。

    我們坐上陳老師和姚老師的車子,蕭麗足老師騎摩托車在前面帶路,到達目的地後,映入眼前的仍是熟悉的細白麵線在風中搖曳著,真是好美的一個畫面。這裡共有兩家人從事手工麵線工作,他們都姓歐陽(很特別的姓喔),老三和老二從事手工麵線的行業,而他們爸爸則是兩家工廠的創始者。

    參觀老三家的手工麵線的製作過程時,為了衛生起見,大家都要脫下鞋子打赤腳,我們看到一個老奶奶熟練的分裝曬好的麵線,不需用磅秤就很準確的分好一束束的麵線,12束再裝成一包。他們的生產量比我們上兩個禮拜所參觀的兩家工廠還要大,老闆說和機械麵線比較起來,手工麵線生產量很少,手工麵線一天用4包麵粉就很多了,但機械麵線一天可用掉20~30包,甚至上百包呢!

    老闆他們工作很辛苦都沒休息,都是一邊工作一邊接受我們的訪問,我們有遇到一個客人自己開車來拿麵線,離開時一直跟老闆說『謝謝喔』大家能吃到這麼好吃的麵線,真的要好好謝謝這些辛苦工作的手工麵線人家。我們在老闆的同意之下,試著拉一拉麵線,結果大家都拉不動,老闆說沒有用點勁是拉不動的,而且也會把麵線拉斷的。

    在老二的工廠我們遇到鹿港手工麵線的創始人─歐陽先生,他的製麵經驗相當豐富,麵粉工廠磨好的麵粉都要拿來問問歐陽先生,適不適合拿來做麵線用,他抬頭看看天空說,今天的水氣重曬不乾,讓介紹我們認識用瓦斯加熱曬麵線,電風扇的聲音好大聲,再加上瓦斯的熱氣,大家待了一陣子受不了就趕快離開囉,想到製麵人家整天都待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真是太辛苦了。

    我們排好隊伍和歐陽老先生拍了張合照後,揮別了這家手工製麵場,希望他們能繼續傳承下去,大家能夠繼續吃到好吃的手工麵線。
                            
踏訪記錄:陳冠豫10/24

大家脫鞋鑽麵線真是特別的經驗

冠慈還被麵線絆住真好笑

念慈用力拉麵線還是拉不動

換男生來試還是一樣拉不動耶

 

機械製麵人家                         

創新麵線做法 機械麵線產量大--福興許家機械麵線廠

  福興村許家機械製麵廠,已經家傳三代了,堅持使用最好的麵粉決不漂白,贏得鄉親的認同與愛顧。外地回鄉的游子或是嫁到外地的人,回來後,總是先來預定好幾十包,帶回去品嚐故鄉的好滋味。機械製麵人家仍要清晨五點要起床拌麵團,雖有機械代勞但仍要看天吃飯,一場西北雨整天的辛勞就泡湯了。

◆ 時間:92年11月7日(星期四)

◆ 地點:福興許家製麵工廠

◆ 出席:冠豫、智翔、念慈、俊瑋、陳謙、思怡、雁璘
         仁福老師、香君老師、智翔的爸媽和弟弟

      透過仁福老師的爸爸的介紹,我們來到製作機器麵條的人家,因為先前信福老師曾試著和製作機器麵線的人家聯絡,但他們並不願意接受我們的踏查,爾後也聽說機器麵線和機器麵條的製作只相差在「滾刀孔數」的不同,所以我們就退而求其次,去參觀訪問機器麵條人家
    由於他們八點前就完成製作的工作,所以,我們約好7:20在仁福老師家集合,順便看老師家的小白兔,大家在假日不能賴床,起了個早,希望還能看到半小時的製作過程。來到老闆家門口,一竿竿黃澄澄的麵條已經在馬路旁曬著,而
老闆還特地留了一包麵粉,等我們來時,要完整的做給我們看,真是太感激了!
    首先,老闆將麵粉和鹽水倒入機器攪拌,變成麵糰後,倒入碾壓的機器,出來成一捲,那樣子就像乳牛吃的牧草捲,這時還比較粗糙,再經二次的碾壓變成細緻的麵糰捲,就可放入第三台機器,然後麵條就出來了!
    大家都覺得很神奇,原來我們吃得麵條就是這麼來的!同時體會到機器的快速,一包麵粉大約半小時就做完了,而手工真的是繁複費時,難怪所存不多!

    機械製麵和手工製麵最大的差別是麵糰產生到成為麵線的過程不同,原料和日曬都是相同的。使用機械生產速度真的很快,傳統與現代之間,保守與創新之間,通常都是後者獲勝,或許這就代表適者生存吧。         踏訪記錄:陳冠豫11/7

  這是最後一次出去外面訪問的日子,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表現一下,千萬不要出糗。我們這次是去拜訪跟陳老師的爸爸很熟的朋友,他也在做麵線這一行,但是他跟我們上次做的麵線不太一樣,上一次他們是做手工麵線,這一次是做機械麵線,不知道他們怎麼會想要用機械來做麵線,這讓我充滿了好奇心想一探究竟。  

    參觀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學了剛出來的麵條是熱熱的,老闆說:「那是機器磨擦產生的熱度,麵線自然就會變熱呀!」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只是個簡單的原因。哇,沒想到可以親眼目睹機械做麵線的過程,真是太幸運了!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我學了很多的知識,真希望還能夠有一次活動。                   參訪紀錄:許智翔11/7

訪問紀錄如下

問:老闆您做多少年了?
答:四十多年了!
問:您從那邊學來的技術?
答:我的哥哥在作,他教我的,後來他不作了就傳給我。
問:您一天大約作幾包麵粉?
答:大約十幾包,今天是十三包。
問:現在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答:以前時機好,現在不好!薄利多銷,銷量多才能賺得多。
問:為什麼以前時機好?
答:以前的人會大包小包買去送禮,現在外食的多,家裡少開伙,煮得少也就銷售得少。
問:您大約幾點起來開始工作?
答:五點多!
問:八點作完後,接下來有什麼要忙的?
答:先休息小睡一下,等外面的麵條乾了就要收進來一節一節砸斷、秤重、包裝及送貨。
問:為什麼麵條的顏色有黃的和白色的?
答:黃色麵條是添加了食用色素。
問:黃色麵條和白色麵條哪一種銷得多?
答:黃色麵條銷的多,因為煮起來後比較好看。
問:您用的麵粉是哪裡來的?
答:從台中進的。
問:麵條的粗細怎麼控制?
答:這滾刀是一吋八孔,做麵線的刀孔數更多,米粉的孔數也不一樣。

  踏查照片

許老闆特地留一袋麵粉做給我們看

好神奇的機械把麵團壓製成麵皮

就是這個麵刀孔隙的大小決定麵線的粗細

一條條的麵線很快就有產生出來囉

進入觀看....賣麵商家

 top

彰化縣福興鄉西勢國小  福興麵線人家工作坊用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