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農篇   撰文◎小菸農張雅玲  審稿◎吳振豪老師

  本文介紹明里村菸農的族群組成、性格及換工制度。在外人看來,明里村的菸農常給人團結又強悍的印象,透過本文我們可以了解到,菸草種植事業是如何影響村民的生活與性格。

明里村的鄉親一起出訪牛犁社區(12.28)

族群

  明里村是一個由閩、客、平埔(西拉雅族)三大族群所組成的移民型聚落,由於遷入的時間多在60-40年間,因此並沒有先來後到的差別,更由於族群的平均組成,並沒有某一族群獨大,形成「客家庄」、「閩南村」或是「原住民社區」的現象。長期以來,明里村的族群發展一直呈現居住與血統混雜的現象。
  在明里村,由於通婚與混居的緣故,居民在生活語言上大致都能互通,閩南人會說客家話,客家人會說閩南語,都是常見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族群對立與衝突的狀況便很難產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互信互賴的情感。Top↑

性格

  明里村的村民除了個性海派,愛說笑之外,對團體的榮譽也極為重視,早在民國57年,明里村就成立富里鄉第一個社區,居民經常義務參與社區的公共工程建設,近年來,地方上所舉辦的大小競賽活動,也多由明里村拔得頭籌,例如去年(93年)由鄉公所所舉辦的聖誕花燈製作競賽,便是由明里村獲得冠軍。
  明里村的菸農則給人團結又強悍的印象。「強悍」是相較於周遭的米農,明里村的菸農必須接受公賣局人員的指導(或剝削),因此產生的堅定態度;而「團結」,則更直接與菸葉生產與採收過程的「換工制度」息息相關。
Top↑

菸苗假植時阿嬤們都來幫忙(10.05)

換工制度

  「換工」是「交換工作勞動力」的意思。由於菸草假植、移植本圃、採收的過程中,一甲地大約需要10-15名勞動力,一個菸農家庭通常人手不足,若是要僱請工人幫忙,卻又划不來,因此才有「換工」這種菸農互助合作的現象。
  舉例來說,如果採收菸葉需要15名勞動力,甲乙丙丁戊五個菸農家庭合作換工,每戶出三工,當甲戶的菸葉要採收了,乙丙丁戊都必須各派三人幫忙,若是乙戶要收菸了,甲丙丁戊也要出三人幫忙,若是戊家勞動力不足,請甲戶多出兩工,則必須換算兩工的工資給甲戶。這種換工的方式,後來被制度化成為菸葉改進社底下的一個事業組,欲知詳情如何,請看【菸農誌改進社篇】。
  在過去菸價好的時節,採收戶都會在第一次採收跟最後一次採收菸葉的中午宴請來幫忙換工的菸農們,根據村民的回憶,那一段時間明里村簡直就像是小過年一樣。如今在菸田面積縮減,菸價降低的時代背景下,小過年的光景已經不復存在了,然而一頓點心與飯菜的慰勞,仍是現今採收戶表達心意的具體表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