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篇    撰文◎小菸農林麗娟  審稿◎黃俊璁老師

  菸仔間之所以是菸仔間,在於它的結構與機能異於其他的建築物,本文簡介菸仔間的外部與內部結構,讓讀者對此能夠有簡明而清晰的概念。

外部結構設計

  菸仔間的建築地點應該選擇在日照良好,沒有大風侵襲,而且避免高地下水面或潮濕的地方,為了方便起見,通常建在住家的附近。明里村的菸仔間多屬於六坪乾燥室,一棟約可以提供二甲菸田使用。
  
日治時期所建菸樓係以土、木、竹混合建成,以木作為承重的柱樑,牆以竹篾編成片狀後,再敷以黃土與穀糠、稻桿混合的泥漿,稱為「編竹坋土牆」,屋頂則以鍍鋅之鉛皮浪板或日式陶瓦、水泥瓦覆蓋。菸仔間的牆壁過去都以土磚或竹片編織建成,但是常有空隙導致保溫保濕不易,因此後期興建的菸仔間改採水泥建築。屋頂則通常先蓋上木板,再用瓦片或鐵皮覆蓋,也有蓋水泥瓦的,有的則是油布再塗上瀝青而成的。Top↑

■用木板竹片建成的菸仔間(09.23)
■用木板水泥建成的菸仔間(01.17)
■用水泥鋼瓦建成的菸仔間(09.23)

內部結構設計

 1.乾燥室
  菸葉烘烤之處,為整幢建築的主要結構,內設有菸架、導熱鐵管、溫度計等。
 2.灶坑
  位於菸樓牆外,為燃燒薪炭產生熱源之所。
 3.導熱鐵管
  鋪設於乾燥室內地面,連接灶坑將熱源導入室內。鐵管分為分流式與直流式兩種,分流式的熱氣先進入支管,再進入主管從煙囪排出;直流式的鐵管熱氣先從主管進入,再從支管連接煙囪排出。
 4.度窗
  設於乾燥是牆上約一人高處,用玻璃隔開,可以觀察菸葉乾燥程度及室內溫度計以控制室溫。又稱觀察窗。
 5.通氣孔(地窗)
  設於乾燥室四個牆腳下方,欲使室溫冷卻或排出熱濕氣時可開啟之,冷空氣由通氣孔進入,熱空氣由上方通氣窗排出。
 6.乾溼球溫度計
  吊掛於乾燥室內測量烘烤時的溫度。
 7.菸架(聯架)
  橫懸於乾燥室中上端的木製橫樑,一般設有十三格,係懸掛於菸串之處。最下層的聯架應該距離鐵管6台尺以上。

■菸仔間的灶坑(09.23)
■菸仔間的導熱鐵管(01.17)
■菸仔間的菸架(09.23)

 8.煙囪
  接連於導熱鐵管末端,排出已冷卻的熱氣。
 9.裝卸口
  設於乾燥室上端,一般與室門設在同一面,係為方便上端菸架裝卸之進出口,也兼有排氣功用。
 11.室門
  乾燥室的出入口。
 12. 通氣窗(天窗)
  設於屋脊處升高的小閣樓兩側,以掀起式活門作為散熱、排溼氣之用,因形狀如同日本皇太子所戴的官帽,固有「太子樓」之稱。
 13. 倉庫
  乾燥室四周以斜屋頂延伸出的處所,係貯藏乾菸葉或揀菸之處。
 14.工作場
  乾燥室四周以斜屋頂延伸出的處所,未設牆者即為整理青菸葉、菸串之工作場。Top↑

■菸仔間的度窗(10.06)
■菸仔間的太子樓(01.17)
■菸仔間的裝卸口(01.13)

參考資料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編印,《業務手冊》(台北:台灣省菸酒公賣局,1967。
  《富里鄉誌》(未刊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