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十年來,就台灣的鳥類而言,最有名的莫過於出現在七股的黑面琵鷺了。 黑面琵鷺是一種遷移性鳥類(也就是候鳥),夏天時出現於溫帶的繁殖區,秋、冬時南下至亞熱帶及熱帶的渡冬區,春季時又北返回到繁殖區。牠那如湯匙般形狀的鳥喙,是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再搭配全身雪白的外衣、一對修長的黑色腳丫,以及優雅的外貌與動作,總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到了即將北返繁殖時,牠們頭部後方會長出黃色的飾羽,與黃色的頸圈相互輝映,形成另一種面貌。 牠們覓食時以扁平的嘴直接插入水中,左右掃動捕食水中的魚或其他食物,這種奇特的覓食方式,與其他鷺科鳥類有很大的差異!
黑面琵鷺屬於冬候鳥,已知台灣台南縣的曾文溪北側浮覆地為族群最大的主要度冬區;其他在日本九州福岡、香港米埔、越南的紅河三角洲附近亦有聚集的度冬族群。 台灣除了曾文溪口北側可以發現黑面琵鷺的蹤跡外,在宜蘭、嘉義的螯鼓、林邊、永安等地,也有牠們零星的度冬紀錄。 黑面琵鷺顧名思義,有著黑色的臉龐,長長的、前端寬圓形狀像琵琶的嘴喙是牠們重要的特徵,七股地區的漁民稱牠們為「撓杯」或「黑面撓杯」。
不飼養野生鳥或放生進口鳥類,以免破壞生態平衡。 賞鳥時應適當保持觀賞距離,並盡量不要高聲說話,避免干擾鳥兒。 不可用閃光燈拍攝野生鳥類,以免驚嚇牠們。 不可使用不當方法引誘牠現身,例如丟擲石頭、播放鳥鳴錄音帶…等。 注意安全,不要為了要追蹤鳥隻而跌傷或迷失。 欣賞不是佔有,美麗的鳥兒千萬不可捕捉,即使鳥蛋也不可取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