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本只是經營一般的魚塭,但七股的海產店由三十多家銳減為大約十家,加上大陸魚貨大量便宜的傾銷,七股多處魚塭開始棄置;在慘澹經營後又面臨倒閉的危機,吳老闆於是興起轉型的念頭。 這個度假村是從漁塭上興建起來的,為了克服地質的問題,老闆絞盡腦汁,先用牡蠣殼填塞魚塭地,再填上泥土、舖上水泥,並在這貧瘠的土質上,一點一滴的灌溉、施肥,日復一日的種植新苗,才使這片魚塭成為一片綠意盎然的度假村。 當初能轉型成為度假村,也是因為政府(行政院農委會)主導,鼓勵漁民將一級產業轉型成三級產業的政策,而據老闆說,最大的好處有: (1)成本及風險降低:魚塭的海產除了可供來此度假的遊客食用外,餐廳也對外營業,另外還提供約魚的樂趣,釣獲者可在烤肉區或由餐廰直接加工食用,如此客源十分充足,風險自然降低;而遊客來此住宿的費用亦增加度假村的收入,真是『一魚多吃』。 (2)符合社區營造:吳老闆本身是在地人,早期事業有成,經過事業大起大落重新站起來後,決心回饋鄉里,因此,向政府提出社區營造五年計畫,除了度假村員工大量雇用在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外,更時常向村民提倡社區共同體、建設本村成為一處以漁業為主題的藝術文化村。
吳老闆的藝術文化村構想是由社區全體有意願的人共同分工合作來提昇地方產業,分成: (1)食:魚塭海產提供釣魚樂趣,並可以食品加工的方式向外推銷(建立品牌、保証健康及價格)。 (2)衣:搭配七股本地特『黑面琵鷺』,製成各式各樣衣物及飾品提振遊客消費力。 (3)住:建立本村成為度假中心,除了溪南春度假村,鼓勵村民將空房改成民宿,增加收入。 (4)行:溪南春度假村前方設有可供遊潟湖的碼頭,而圍繞全村的休閑歩道(木製)也逐一完工,遊客可歩行觀賞紅樹林及招潮蟹,園區內來趟生態之旅也很方便呢。 (5)育:整個溪南村文化園區除了靜態的漁業村文物可供觀賞外,及亦有專人提供DIY的教學,而人員的培訓也在進行。 (6)樂:園區內有多處魚塭可供垂釣之樂外,亦可提供遊客體驗漁民撒網捕魚之樂呢! 吳老闆的度假村名副其實帶來整個溪村之『春』,公視節目『一樣的月光』也選在溪南春度假村拍攝,據說,製作人陳秋燕選定在此拍攝下一部新戲『不一樣的溪南村』呢。這對吳老闆及整村居民來說,可是一注強心針呢! 本來以為溪南春度假村只是一般的多元化經營的海產餐廳, 經過實地訪問吳老闆後我們才更深入了解,地方人士對社區的寄望與投下的心力, 當知『飲水思源』是人類祖先留下的美德。相信我們的努力,後代子孫能體會到『用心良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