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起源

風箏製作

放風箏

選單

  迎風拉線放風箏可以算是孩子最愛的遊樂之一!其實提起放風箏這項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及休閒活動,不但是孩子們喜愛,甚至連大人也都會興致勃勃的躍躍欲試呢!

  關於風箏起源眾說紛紜,有說是漢朝大將韓信曾經利用風箏進行測量;又有人說是梁武帝曾偷偷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或者是南北朝時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也有人說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但是,最普遍的說法則是由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哲學家墨翟〈墨子〉所製作的。《
韓非子》曾記載「哲人墨翟,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昇天空....」。很可惜的是,我們這位偉大的哲學家,辛辛苦苦研究了三年,終於做成了一支巨大的「木鳥」〈木鷂〉,就在他滿心歡喜放他可愛「木鳥」自由翱翔一天後,「木鳥」終於忍不住想家而回歸大地之母的懷抱…嗯…套一句現在的話來說,他「墜機」囉!....「砍木為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不過呢,偉大的墨先生是很有研究精神的,雖然失敗了,可是卻不甘心讓這新發明失傳,於是把他這些年來的心血傳給他的愛徒魯班。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魯班果然不負眾望,經過他的細心觀察,並學習老師的理想與設計,聰明的魯班決定改用竹子來製作風箏!他先把竹子劈開,並削的晶瑩剔透,然後用火烤來烤,把竹子烤到變形〈彎曲〉。而且魯班還非常有創意,他不僅完成了這架大風箏,還幫它設計造型喔!他發現「肥鳥」飛不起來,因此決定改做「喜鵲」啦!這次他的完成品當然不能再叫「木鷂」啦!東西變了,名稱也要酷一點嘛!就改名叫「木鵲」好了!.........我的創意啦!

  大家還記得之前,墨子辛苦做了三年風箏卻只飛了一天的紀錄吧!然而,魯班是不容許這種事情發生!聰明的他,配合了天時地利,總算讓風箏飛了三天喔!不過,可惜的事又發生了,「木鵲」展翅三天後,終於又忍不住想重回大地之母的懷抱---再套一句現在的話來講---它「失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