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蔡氏家廟 >> 六世竹溪公 十世柏崖公 六世樂圃暨十世廷輔公 六世前庭房 十一世榮生公 十六世蔡守愚專祠

1.興建過程:
瓊林蔡氏家廟,俗稱 「大祖厝」 因為是屬於全村蔡氏子孫共同祭祀, 所以稱為「大宗」。這座家廟位於全村的中心位置,據說當初要蓋這座家廟時, 為了讓後代子孫更發達,特地請風水師仔細觀察地勢後,才相中這塊風水寶地, 相傳這穴位為牡丹穴,牡丹花是富貴花,表示風水很好,所以能庇蔭子孫昌盛。 原來家廟現在的位址,是始祖蔡十七郎公居住的地方;當時十七郎公在這裡蓋草屋居住, 房屋的前面有池塘和鴨寮,老祖宗就是以這塊地為基礎,胼手胝足, 往四周不段的開拓,一步一腳印,慢慢建立家業,後來子孫發達, 有能力之後就將這地方改建成「公廳(祖廳)」,用來安置 歷代祖先的牌位 , 一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年),也就是距離現在二百多年前, 才由族人修建成蔡氏家廟。當初主持修建的是前庭房十九世裔孫蔡克魁(太學生), 相傳原本要仿照青嶼張氏家廟的規格大小建造,但是測量者到青嶼測量時, 僅測量張氏家廟的內側的長寬高,而忽略了牆壁的厚度,建成後才發現小了四面牆壁的規模。 創建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之前,清乾隆三十五年、民國二十三年、民國八十二年分別重修。


2.主祀 (1 & 2)
蔡氏始祖十七郎公到五世靜山公的神主牌位, 同時再加上村莊中歷代考取功名的大官先賢等三十五位祖先。
3.祭祀圈: 全村。
4.祭祀時間: 春秋二祭,分別為農曆二月初七與十月初六。


5.建築特色:

    (1).平面格局 (1 & 2 & 3)
二落合院式建築,由三川山門、翼廊、正殿與天井組成。

    (2).屋頂形式:
燕尾式,脊上置陶獸龍隱,屋面為筒瓦, 簷邊有滴水,前殿採三川脊形式,即中段略微提高, 造成氣勢上的變化。脊端並飾以燕尾,強化美感。 正殿明間用四點金柱,前點金柱與檐柱為捲棚拜廊,形成暗厝頂。

    (3).構造與材料 (1 & 2)
磚木石混合構造。房屋外部, 除檻牆與台基施作採花岡石條外,其上採紅磚斗子砌; 內部木棟架以抬樑式為主,四點金柱上架梁,梁上承檁,檁上接椽。

    (4).裝飾及文物:
屋脊、山牆、水車堵有精緻的剪黏或泥塑, 內牆的龍虎堵、馬櫃臺等石雕與交趾陶燒,渾厚華麗, 外牆後面有 一尊鑲嵌於壁體的石雕風獅爺 ,造型精巧, 為金門難得一見的壁體風獅爺,極為特殊。木架構方面的 斗栱 瓜筒 、吊筒、 等構材, 色澤柔和 ,兼具結構力學裝飾美學的效果, 外簷的門窗,隔窗亦綴有精雕細刻的圖案,值得一看再看 (1 & 2 & 3)
大祖厝 歷代祖先的牌位 主祀 主祀 主祀 平面格局 平面格局
平面格局 構造與材料 構造與材料 一尊鑲嵌於壁體的石雕風獅爺 色澤柔和 束 瓜筒 抖栱 圖案值得一看再看 圖案值得一看再看 圖案值得一看再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