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民俗篇節慶篇歷史篇

 
寺廟壁畫大師---林天助

    

前埔保障宮的作品

湖井頭將軍廟的作品

雙口拱福宮的作品

東林佛祖廟的作品

上林將軍廟的作品

    林天助,民前一年四月九日出生(日據時,多報出生時日,實則是民國三年三月出生),烈嶼中墩村人,民國三十九年遷住西方。
    林天助,祖籍是幅建南安,其高祖移居烈嶼中墩,以彈打棉花,並兼養蚵晒鹽為業,幾代下來,到了其父林譴,改業貿易,擁有一艘二桅的帆船,名為『大春號』,專門來往金門、廈門、石碼,載運漳洲土產,以反魚貨、洋貨、南北貨、日常雜貨等買賣生意,天助師幼時即隨其父跑船作生意,直到日據時代,才結束船貿生意改作農業。
    天助師二十二歲時,曾任烈嶼地區首任保長,光復後亦曾任烈嶼鄉民代表及區長(相當鄉長職),後又轉業從商,販賣文具百貨,主要銷售對象是駐軍,但在民國七十一年,天助帥開在西方社區的復興百貨店,因生意冷淡且長女出閣之人看管而關門歇業。此後,寺廟繪畫便成他的主業,縱觀金門、烈嶼甚多廟宇都有他的繪畫作品,直到今天,八十四高齡仍作畫不輟。
烈嶼西方村路邊的「北方王」,高達九尺,即是天助師重塑的
    天助師的藝術造詰,除了表現在繪畫上,亦擅長雕塑,今烈嶼西方村路邊的「北方王」,高達九尺,即是天助師重塑的,此尊鎮風的黑面將軍,手持九節神鞭,凶惡魁梧,仍是今日金門鎮風避邪將軍塑像且最高大者。
    天助師娶妻李金滿,育有子女九人,除大女兒在家鄉成親,餘均在台灣就業升學,均有高等學歷,學士、留美碩士、台大博士都有,堪稱文賢子孝,家庭美滿。
    天助師真正以廟宇繪畫為業,大約在知天命之年,唯日據時代,二十幾歲時,在「兄弟群」的鼓吹勉勵下,畫了上林村的將軍宮,這是他首度作寺廟繪畫,五十歲後他陸續創作許多寺廟的壁畫、彩繪工作,作品遍布大小金門的宮廟,較具代表的有烈嶼后頭的麟護宮、湖下的忠義廟、西方的北極上帝廟、青歧的仙祖宮、關聖廟、西吳的田帥廟、西宅的忠仁廟等:大金門有金城觀音亭、外武廟、北門北鎮廟、山外的護國寺、沙美的萬安宮........等,難以盡數。民國七十一年時,他更受聘遠赴汶萊國,為當地一座騰雲殿,日夜連畫了八個多月,這是他的畫藝,揚威海外的一例。民國54年繪於前埔保障宮內,是天助師早期烈嶼地區寺廟僅存的作品
    天助師早期的壁畫作品,是直接在廟壁上以墨筆作畫,大致是應用疊暈技巧,勾勒畫法,以黑線條勾勒輪廓界限,再施墨色,由淺而深,逐次變化明度,形成畫面具有前後遠近凹凸的立體空間感。通常在一長寬約四十公分的方塊面積,畫成一幅圖,並在留白處題字說明故事情節,這些黑墨畫,因是天助師壯年之作,因此功力深厚紮實,美觀耐看。
    晚近,由於人們消費習慣改變,寺廟主事者為求光彩艷麗,一勞永逸,因此廟宇壁畫也都換成彩磁,天助師亦採用現成的11xl5公分白磁磚,以色料畫成之後,再經電爐烘焙,求能耐久,這些彩磁作品已逐一覆蓋在昔日的黑墨壁繪上,因此那些留有歲月痕跡的黑墨壁畫,更值得我們去珍惜玩賞。
    天助師並沒有受過正統的學校美術教育,他的繪畫能力完全來自自學,堪稱是素人畫家,民間同俗的藝術工作者。民國54年繪於前埔保障宮內,是天助師早期烈嶼地區寺廟僅存的作品
    在金門,天助師算是寺廟畫師中較知名者,他的手藝來自觀摩大陸廈門、同安等地的廟宇壁畫,以及查閱一些附有插畫的繡像通俗小說,或是觀賞通俗戲曲,從其中獲取人物造形的靈感,因為沒師承,所以畫時全憑己意去揣摩想像,天馬行空,即使不同廟宇,相同故事情節,所表現的圖像仍多所變化。
    天助師在繪畫取材大致仍不脫離民間通俗藝術所表現的題材,在內容上有通俗小說、戲曲的故事畫(三國演義、封神榜演義、岳王傳、隋唐演義、西遊記、西廂記、楊家將、薛仁貴、薛丁山、白蛇
傳等),宗教人物的圖畫(十八羅漢、仙女等),闡揚孝道的圖畫(廿四孝、舜帝耕田等),象徵吉祥長壽富貴的圖案畫(禽獸、花卉、器物等),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天助師寺廟繪畫表現的就是儒家傳統道德觀念,藉這些圖象教導了一般民眾,體認那些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儒家價值觀。天助師晚期繪於磁磚上的作品(湖井頭李府將軍廟)
    天助帥寺廟繪圖的作品有壁畫、門神畫、以及脊琛、水車堵、門扇......等一些裝飾的圖畫。
    天助帥的壁繪,工筆細膩,甚有國畫的精神,落筆瀟灑俐落,人物的比例動作、表情均甚傳神、生動,十分耐看,幾乎每一幅作品均讓人佇足流連,想像逸飛,誠然功力深厚紮實,藝術水準高超。


(本文作者:許維民)

 

回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