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逛逛

首頁 向上 上街逛逛 百年老店 解說老街 訪談紀錄

 松山國小  慈祐宮  慈福宮  聚福廟  松山賠償教堂(松山教會)            

      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霜,饒河街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將拿我們多次實際走訪的經過加以整理,來呈現饒河街一百多年以來的歷史演變。希望大家能以輕鬆的方式,來享受我們所安排的這趟歷史之旅。

            

[導覽解說]

松山國小top

    全名是「台北市松山區松山國民小學」,位於松山火車站前,緊臨八德路、 饒河街。創立於西元一八九八年,也就是民國前十四年,為松山區最早創立的學校。那時候還是日據時代,稱為「松山公學校」,是借用松山慈祐宮的一角!現今畢業生逾三萬人,作育英才無數,校友遍布台灣各地。

  

 

慈祐宮top

           慈祐宮俗稱「松山媽祖宮」,奉祀的主神是來自唐山湄州的「烏面媽祖」,創建清乾隆18 年(西元1753年),溯其淵源,昔時有一福建泉州籍和尚,俗名林桑義,法號真,雲遊四方不住 寺廟,好結善緣,由湄州攜奉天上聖母分靈金身四處渡化世人,雍正末年海渡來台,登陸沿途托缽化緣,乾隆二年行抵錫口,當 時地方士庶多係泉州同鄉,且先民都是崇敬媽祖,因而群起倡 議立廟崇奉,並集資建廟。成了錫口地區住民精神的寄託,也是 當地的官民活動中心,本廟歷年來,雖經多次整修改建,但廟內尚保有部份當年建廟時之古物,且整體建築古色古香,頗為壯觀。

          

                                                             採用華南式宮殿造型  

   慈祐宮一年當中, 最盛大的慶典為3月23日天上聖母誕辰 (媽祖生日) . 上午由十三街莊配合慈佑宮分東, 南, 北三路線, 恭迎媽祖出巡繞境, 沿途各商店住家紛紛設案, 備辦牲禮或鮮花素果, 於聖母鑾駕過境時, 以清香膜拜之儀恭迎盛聖駕, 使得松山區境內熱鬧騰騰.

 

正殿祀奉的媽祖神像-- 是航海與仁孝之神,先民渡海來臺,仰賴其庇佑.

 

慈福宮 top

    相傳松山(錫口)為一鯉魚穴,而魚頭即在草店尾,而這座慈福宮就在鯉魚頭上,廟前碑文上記載「草店尾是在鯉魚穴之頂,奪龍蹯虎踞之地,享鯉魚穴之氣,佑眾人之福也…。」。一般土地公頭戴員外帽,而慈福宮的土地公戴的可是官帽,這是象徵其保祐的子民中有人考中科舉做了官,因此土地公也跟著沾光,由員外帽升級為官帽,這可是項榮譽。

    

 

聚福廟top

        該廟供奉民間普遍信仰的福德正神∼土地公,但特別的是以一塊石碑為主神,早期的聚福廟是明末清初時,由先民蘇錐先生在墾植竹林內發現以三塊石板架成簡陋的古老小廟之石碑(即今廟之主神∼福德正神),由於蘇氏虔誠維修,香火日盛,嗣經道路拓寬,三遷四移,終於在民國74年重修整建至今。

    

 

 

松山賠償教堂(松山教會)top

          錫口禮拜堂又稱賠償教會,其原由是早期法國馬偕博士在台灣各地建有教會,西元1885年(光緒10年)中法戰爭發生後,錫口人因不知此教會是加拿大人蓋的,誤以為法國人蓋的教會而把其毀掉,後來教會向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提出抗議,清廷便拿出一萬兩來賠償,而當時被拆掉的教會共有四座分別在錫口、艋舺、大龍峒、新店,而這所教會就是其中之一。

              松山賠賞教堂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