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紅毛港紅毛港風情紅毛港風華走入紅毛港情繫紅毛港


 

 

[烏魚文化
[卡越仔文化] 
[草蝦文化] 

 

 卡越仔文化

 

[卡越仔興起]  [卡越仔盛況]  [顛峰之後]

 

 

一、卡越仔興起

 

    卡越仔就是單拖網漁船的日語發音。民國五0年代後,從日本而來的單拖漁網進入台灣後,這種省時省力的新技術帶給紅毛港另一次的產業高峰,也使竹筏捕烏的方式漸漸走入歷史,正式讓捕魚技術進入動力時代。

 

二、卡越仔盛況

 

    卡越仔的全盛時期,在民國六0年代至七0年代間,約有15-18年的時間。卡越仔漁船出海多半捕烏魚、草蝦及一些高經濟價值的海產。一部卡越仔的造價在九千萬以上,兩三位股東一起造船,幾個月就可以將成本拿回了,可見獲益之大。

    在當時海汕國小訓導主任的月薪是一千六百元,而上船捕魚的青少年一個月就可以賺四、五千元,難怪當時的漁村子弟紛紛放棄學業,投入捕魚的行列中。

    相較於烏魚時期的「紅瓦厝」,卡越仔時期的富裕,則讓許多二樓鋼筋水泥的房屋在這塊土地上開始興建起來,庄內平房與二樓造型的建築物即為此時期的代表影像。

    若說在產業文化中,貢獻最大的是卡越仔文化,實在一點也不為過,然而這樣的產業輝煌時代,因為漁產豐盛,收入可觀,造成紅毛港人不讀書而盛行捕魚賺錢,導致教育程度不高,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三、顛峰之後

 

    卡越仔的盛況,一直持續到民國68年石油危機後,因為成本上升、漁獲量減少才漸漸平靜下來。現在已成為一夕陽產業,曾經擁有960艘的卡越仔單拖漁船,現在則剩下不到200艘,而且全部都分散在大陸、臺東、蘇澳、澎湖了。

 

 

*參考資料:

1.高雄市政府新聞處(民91)。高雄畫刊專題企劃特刊(四):紅毛港開門。

2.洪瑤昌,《黃昏的故鄉》。紅毛港文化協會。

3.洪瑤昌先生訪談資料整理。

[首頁][發現紅毛港][紅毛港風情][紅毛港風華][走入紅毛港][情繫紅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