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紅毛港紅毛港風情紅毛港風華走入紅毛港情繫紅毛港


 

 

[古厝窄巷] 
[宗教寺廟
[高字塔文化
[「古」意盎然] 

 

古厝窄巷

 

聚落發展  民宅老厝  窄巷形成  建築特色  面臨問題

 

一、聚落發展

    自明鄭時期開始,楊、吳、洪姓等族人開始定居於紅毛港,之後李、蘇、張姓陸續進入。由於靠海,紅毛港後來的聚落或發展都與海有關,來到此地的居民,多半是因捕魚而來,並且以家族為主,漸漸形成五大聚落,是一個典型的血緣村聚落。這五大聚落,大致上是以各大家族姓氏為其村落名稱,由南至北有「埔仔頭」、「姓楊仔」、「姓李仔」、「姓洪仔」與「姓蘇仔」,分別為現在的「海澄里」、「海里」、「海豐里」、「海原里」、「海城里」

    紅毛港的地形狹長,主要由海汕路縱貫其中,建築明顯地分佈在兩側,因為西半部冬天易遭海浪侵蝕沖刷,於是建築大部分都集中於東半部,是一個大型的帶狀聚落。

                                                                     Top

二、民宅老厝

    近三、四十年來,因為實施禁建與限建,紅毛港的時空彷彿被凍結般,整個聚落還完整保留著五0年代的風貌,我們今日也才得以看到早期紅毛港在清朝、日據、民初的傳統民宅,各有其特色,可說是高雄區舊式住宅保存最多的地區。

                                                                     Top

三、窄巷形成

    紅毛港因地理因素,冬季外海風大,絕大多數三合院皆採背西面東之方向,又因地狹人稠,建築物緊鄰,通常以兩棟三合院建築為一單元,相鄰中間巷道狹長,由馬路至海邊,筆直通達;而單元與單元之間則保留較寬之巷道以利出入,據統計,由南到北總共有264條小巷子。紅毛港建築之另一特色,是在大廳之左後方,多留後門,以便眾人出入往來。

                                                                     Top

四、建築特色

(一)堂號

    根據調查(吳連賞,民87),自海汕一路至五路共有傳統民宅180間,其中在正廳上刻有堂號的共計有113間,其中姓洪的「敦煌」最多,達42間,全部的堂號共有18種。充分說明紅毛港為一閩南血緣聚集部落,過去移民到此地的祖先,對原鄉和宗族仍懷著深深的眷戀和不忘本的傳統精神,把代表姓氏與家族傳承的堂號深刻在正廳,正是鄉土情懷深切的表露。

(二)厭勝物

    以前民智未開,常將無法解釋的現象或災禍,歸咎於神鬼作祟,為求居家平安,常借厭勝物的安置,以求避邪納福。紅毛港居民眾多,建築空間不足,常與鄰居相對或沖煞,為求平安,多在住宅的屋脊、門楣、窗上置厭勝物。紅毛港常見的厭勝物有獅子啣劍(俗稱獸牌)、火爐、磚塊、秤錘、三十六天罡旗、山海鏡、八卦等。但本小組實查時,已所見不多,據當地居民表示,有許多厭勝物在歷經前幾次的颱風時,已經被破壞掉了,真的相當可惜!

                                                                     Top

五、面臨問題

    因為遷村政策的推動,到時所有的建築物將會被拆除殆盡,包括這些代表先民足跡的珍貴遺產,如何保存與紀錄這最後的景象,是相當重要的任務與目標!

                                                                     Top

*參考資料:

1.鄭親憲(民91),高雄紅毛港聚落的滄海桑田。

  網址:http://public.org.tw/menu.htm

2.高雄市政府新聞處(民91)。高雄畫刊專題企劃特刊(四):紅毛港開門。

3.吳連賞(民77):紅毛港的聚落發展與社會變遷,環境與世界第二期,p.85~136

 

[首頁][發現紅毛港][紅毛港風情][紅毛港風華][走入紅毛港][情繫紅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