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植物學

香菇學名稱為Lentinusedodes (Berk.),屬擔子菌網、傘菌目、側耳科、香菇屬。

      子實體菌蓋寬4-10公分,平展,表面茶褐至黑褐色,光滑或有綿毛狀鱗片散生,蓋緣全緣常內卷。菌摺彎生,密有小褶,褶緣呈鋸齒波狀,白色。菌柄中生或稍偏生,3-5×1-2公分,中實堅韌,褐色,表面有毛鱗片;菌環絲膜質,白色,易消失。單孢子橢圓形至瓜子形,無色,表面平滑,非類澱粉質反應,5-7×3.5-4微米。緣囊狀體長棒形。菌絲有扣子體。

生長季節:全年。                  

棲息地:在中海拔林地腐木上單生或散生。

取錄於:大自然的魔法師-台灣大型真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0.12出版)

    香菇的美味是人們所一致公認的。據說從漢朝及開始有人工栽培。台灣人工栽培的成功開始於20世紀初,日本人在南投縣埔里栽培香菇於段木上。一般栽培香菇有用段木栽培法與太空包法。段木法是將菌種直接接種於段木上,而將木頭打碎成木屑混合米糠等物質裝入塑膠袋滅菌後,再接種菌種就是太空包法了,以前因為運輸不便,市面上賣的都是乾香菇且價格昂貴,近來栽培技術進步,菜市場上常有新鮮香菇出售,歐美各地縣再也有人工栽培香菇,由於木材資源豐富,通常採用段木栽培。採收後不烘乾,直接新鮮包裝出售,一般習慣遵循日文稱香菇為Shiitake mushroom。台灣中高海拔的山區裡可尋找到野生的香菇,它們習慣側生於倒腐木幹上,蕈傘與邊緣帶有白色的鱗片。

取錄於:有趣的真菌(自然科學博物館86.07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