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建築

        捷運系統建築的設計造型與一般公共建築物的設計造型是有差異.到底差別在哪裡呢?看下去就知道囉...

      車站本身即是公共藝術

        淡水線很多車站本身即是藝術品,高架站的車站多以現代材料反應中國傳統建築的意象,例如:以不鏽鋼做出格柵花窗的感覺、以鋼材做出斗拱的意象,再配上或懸山或捲棚的屋頂造型,以同中求異。地面站入口處的天窗則造成入口大廳豐富的光影變化。尤有甚者,劍潭站以纜索系統展現結構美、北投站以空間桁架強調高科技、淡水站則以當地建築語彙呼應地緣特色。劍潭站除獲大眾票選為台北市地標之一外,並榮獲八十六年度之建築師雜誌獎。

    捷運車站除了本身堪為地標外,亦為擁擠的都市空間提供一些些舒緩的機會,例如:劍潭站旁的開放空間、士林站的表演廣場、北投站旁的景觀水池、淡水站的河岸公園、高架站下方的線形公園及自行車道、地下段上方之行人徒步區....等,皆為都市提供舒適怡人的休閒空間。此外,部份車站的地坪設計及時配合了各站的公共藝術主題發揮,石牌站以十字圖形象徵「醫學天地」、原名天母站之明德站則以繽紛的色彩展現「異國風味」等。




淡水線

       本線的基地原為北淡線舊鐵路用地,其基地的可運用度最大,因此建築設計形式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因此淡水線的設計風格主要來自於期望淡水線捷運成為台北的國際櫥窗,及意欲創造出現代台灣建築的雄心,因而設計出以鋼纜懸吊中國式屋頂的劍潭站、以空間桁架及玻璃創造出明亮大跨度空間的北投站、以現代建築的材料表達紅毛城意象的淡水站、以本土居民建築的意象為設計藍本的地面站、以中國式建築構架為設計意象的高架站。綜觀淡水線建築的形式反映出捷運線在自然環境上的特色且多變化。

木柵線

         本線為第一條通車的中運量捷運線,由於其基地多在市區道路中且為高架型式,設計形式受基地的限制極大,由於單柱支撐系統的荷重限制,在設計上必需減少任何不必要的裝飾,車站的量體必需盡可能的遠離道路旁的建築,在這些設計限制下,選用現代建築造型,並以鋼材及玻璃表達出現代化都市中的交通科技系統應為最佳選擇。

中和線

          全線均為地下車站,所經過之處多為道路較狹的舊市區,大面積用地取得較易,因此地面設施多以聯合開發或徵收為取得用地之手段,本條捷運線在設計上並未企求創造新的建築風格,而是希望能以最經濟的方式設計出一條捷運路線,並希望能對週邊環境產生引導更新之作用,因此大面積的聯合開發便成為積極手段,至於其餘地面設施的設計則是以不造成都市景觀衝擊為原則。另由於全線皆為地下,並無任何景觀特色,為使各車站能清楚的定位,各車站的內裝設計就 成為設計的重點。

南港線

          全線均為地下車站,路線經過台北最繁華的西門及東區商圈,因此本條捷運線設計上主要目標並不在建築風格的建立,而在於人文環境的配合,如何藉由新的交通形式及空間將原有人群商業活動空間重新界定與創造,在東區的捷運站間以連通的地下街創造出新的商業環,將原本被街道分隔於兩側活動,在地下串連起來,而地面上各出入口及通風口由於地價高昂地面設施基地的取得不易,為避免空間量體對都市景觀的衝擊,均以簡約的設計手法盡量減少量體,並以公共藝術的徵選活動在無導向的都市空間中創造新的都市景觀及地標。

新店線

          本線各車站亦均為地下車站,全線由市中心區的台大醫院站到近郊的風景點新店站,其路線上各車站並不以齊一方式規範出全線車站的特色,而是配合各車站外在環境的特點,創造出各站的特色,如中正紀念堂站內的牆面裝修、線腳,告示牌的門架、出入口的漏窗花格,琉璃瓦頂等設計元素處處可見之於中正紀念堂內外,景美站的地面車站以簡化的亭仔腳造型元素為出入口設計元素,公館站以園林建築屋頂及八角窗造型,古亭站則以金屬斜拱及玻璃塑造出輕盈透明的出入口造型配合臨近現代化鋼骨玻璃大樓,本路線之特色並非在車站建築本身而在車站外建築景觀的配合。

新莊線/蘆洲線

          捷運車站地面突出物之造型設計及內部裝修之辦理手法從後續路網新莊蘆洲線開始有了顯著的變革與新的觀念作法。諸如細部設計合約要求顧問公司應聘請公共藝術策劃人共同參與建築設計,並就車站所在地區之環境、人文特色提出背景分析及調查,進而訂定創作主題以納入整體設計之發展要素。至於地面突出物之造型及量體,為了減少都市景觀上之影響,及降低鄰近房屋之視覺衝擊,則要求減體減量並採用輕巧具穿透性之材料。

    此外,為營造明亮、活力且具現代感之空間,並減輕因車站取消挑空區所帶來之壓迫感,車站內部之建築裝修特別考量設計主題與整體建築裝修之搭配,在公共區動線交結或駐留處之地坪與天花方面運用線條變化、圖案拼貼、顏色轉換等手法創造視覺焦點,另外結合公共藝術之創作營造車站內部空間之變化及藝術氣氛。

    新莊線分為台北市區段及台北縣轄段兩部分,且路線所經過之區域涵蓋台北市、三重市及新莊市等,各有其地區發展背景及特色之都市空間,因此車站之建築造型在前述基本共通原則之指導下亦配合其與地方人文環境結合所展現之特質。

    蘆洲線部分因範圍及地方特色容易定位,且地名源自以往被稱為「鷺洲」或「蘆葦之洲」之美景,因此參照蘆洲之發展歷史及環境特質而將五座地下車站之設計主題以「白鷺鷥」為主軸,利用水鳥迎風、戲水、飛翔等特質創造風、水、蘆、沙、圃之連續性副主題與水鳥之關係,並將之抽象或具象化展現於車站出入口及內部裝修創造該線之建築特色。


內湖線

           內湖線為木柵線之延伸,屬中運量系統,除大直站為地下車站外,其餘共有十座高架車站。而藉由捷運設施所穿越地區之環境特質及人文特色,區分為「住宅城鄉風貌」、「商業休閒環境」、「工業科技景觀」等三個造型設計之語彙。再利用高架橋之機能,將之串聯塑造一條「空中之河」,並設定全線之設計主題為「湖城故事」。

    在車站造型方面,以公共藝術主題思維為出發點賦予各車站設計子題及色彩計畫,並為考量易於維護管理與呈現捷運快速運輸之意象,予以簡潔與幾何形式,以創造內湖線站體之基本型式及出入口特色。另為突顯各車站站體設施設計意象及造型輕量化之需求,除了利用相同之建築語彙及元素配合環境之條件而調整變化,但採以簡潔明亮之鋼構設計,外牆以烤漆彩色金屬板、琺瑯鋼板與大片玻璃等材料來表現,以期使建築量體輕巧及具有明亮穿透感。

    此外,內湖線約有長十公里之高架橋,大部分架設在道路中央安全島上方,採用預力混凝土U型樑橋設計。另避免對沿線居民產生噪音干擾並配合鄰近環境整體考量而進行噪音控制之設計,故全線因區域環境之現況有不同高度之隔音牆設計。至於車站下方之空間,因陽光照射不足及植物生長條件不佳等因素,則以仿枯山水之方式利用景石、不同大小及顏色之卵石塑造景觀特色,並於站體下方增加照明設備,以創造夜間之都市照明功能及特殊效果。


http://www.dorts.gov.tw/artnet2/PublicArt/pa-1/pa-1.htm


 

 

 

 

 

 

 

 

 

 

車票設計

彩繪列車

公共藝術

特殊建築

捷運郵票發行

捷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