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善寺發展沿革 樂善寺創建於清乾隆年間,名為大坪頂『大眾廟』。係地方先賢善士為安息義塚魂魄,樂捐興築而成,主祀大眾爺。原位址在坪頂牛角坡段水浘小段八五地號上,坐東向西。 乾隆五十九年 (公元1790年),先賢張克隆捐獻水浘一帶土地四十餘甲,供作義塚及廟產。其積善修德,奠定本寺發展根基。後人感念,特創祿位供奉於寺內,永表尊重。道光二年 (1822),因建廟已久,樑柱日腐,丹青剝落,經先賢蔡延源倡導,發起募捐,遷建至水浘小段四三號,座北向南。蔡延源善事祿位亦獲供奉廟中。道光十七年 (1837),先賢鄧日暖由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奉觀世音聖像一尊來台,供於廟中主位﹔大眾爺外,再添地藏王菩薩、關聖帝君、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十八羅漢等為副神,並改名為「樂善寺」,由鄧日暖出任廟祝,掌理廟務,宣揚佛法。光緒十一年 (1885),張李成等地方仕紳,見義塚土地多半尚未築墳,任其荒蕪殊為可惜,協議放租,由鄰近農戶耕作,租金充為香油之資。此事並留有「公禁石碑」存證。光緒二十一年 (1895),日本據台後,全面測量土地,製地籍圖。本寺所有土地皆以「樂善寺觀音佛祖」名義登記,管理人鄧耳提(時任廟祝)及林慧英。現已辦理變更中。日治大正十三年 (1924),鄧木生、陳先等善士,鑒於寺屋狹小簡陋,難以容納日多之香客,發起遷建於原地稍移西側處,座向不變。祭典方式並經議定,以四股輪任值年祭典:一、坪頂、大湖、頂湖、下湖為一股(現大崗村)﹔二、苦苓林、埤寮、蔡公堂、山尾、後厝為一股(現公四村)﹔三、垹坡、牛角坡、水浘、樟腦寮、嶺頭為一股(現樂善村)﹔四、大埔、舊路、西勢湖為一股(現舊路村)。每年二次,正月十五慶祝上元,八月一日慶讚中元普渡。至民國五十年間(1961),順應民政府節約號召,中元普渡改於七月十五舉行。民國四十二年 (1952),耕者有其田政策全力推動,本寺放租之十餘甲土地盡遭徵收、放領。經管理人楊春木、鄧遜時善試題領土地實物債券,隨後將債券變賣,興築右邊廂房及戲台。民國四十七年 (1958),本寺所保留土地三十餘甲,又被龜山鄉公所編為第三公墓,並派員管理收費,納入公庫。至此,廟產盡掏一空,財源中斷,油香枯竭,寺況日見凋零。民國五十八年 (1969)起,管理人鄧復生善士立意振衰起敝,以自費興設拜亭、廟亭、廟所、寺道鋪柏油,並立指示牌,圖招來香客,惜成效欠佳。蔡登山善士亦曾多次召開會議,倡言修繕,均因財源無著,數次動土卻無法開工。時序更迭,屋宇漸朽,香客清冷,唯廟祝鄧文清一家棲身左側廂房,寺前常空無一人,天雨則正殿滴漏,景況淒涼。民國六十八年 (1979),地方善士不忍舊寺破損殘敗,協議由各村村長發動,重新招募信徒,以會費成立基金,組織管理委員會,推舉時任縣議長蔡長楓為主任委員,聘李冰堂為總幹事,決議於舊廟後側重建。隨即全面募捐,信眾熱烈響應。同年五月初八奠基,十一月十八落成,舊廟所有神佛像全請入新殿。堂宇開闊,氣勢恢弘,安座大典盛況空前。新殿雖以竣工,猶需興設之處仍多,費用浩繁,僅賴信眾捐獻實難竟功。經管理委員會決議,向公所追討寺產。由於李總幹事運籌得當,蔡主委、鄉民代表會副主席李總立據理力爭,全體委員齊心協力,民國六十九年 (1980),公所終於歸還三分之二寺產。四月二十日廟方順利接管收費,建寺資金至此無後顧之憂。同年間,因歷來區域信眾多所易動,原先四股輪值祭典方式,樂善村股以普施不周為慮,提議與舊路村股合併。經委員會同意,並為三股,續逐年輪值。 民國七十一年 (1982),蔡主委當選龜山鄉長,請辭主委。公西村陳長明善士獲推選為第二屆主任委員,聘蔡昌善士為總幹事。任內興建前殿、左右廂房、鐘鼓樓、戲台、活動中心等,並購入附近數筆土地。民國七十四年 (1985)二月,陳主委切意求去,改選後出樂善村李總來善士接任第三屆主任委員,並留任蔡總幹事。翌年,蔡總幹事請辭,改聘林老義善士為總幹事。第三屆委員會任內,續購進土地數筆,集資興建石觀音聖像、靜思亭、整修道路等,並辦妥寺廟補登記。民國七十八年 (1989)二月,大崗村善士李日鵬當選第四屆主任委員,林總幹事留任。委員會陸續興築納骨塔、附屬辦公廳、師父精舍、開闢公園等。硬體建設之外,並開辦佛祖聖誕慶祝晚會,成立會員子女獎學金等,廟務營理著有可觀。民國八十二年元月十二日 (八十一年度信徒大會)決議向縣府申請管理委員會經縣府核准同時改選公西村信士,時任縣議員楊建安大德當選為第五屆主任委員,總幹事林老義大德留任除繼續辦理未竟的石佛安裝,寺內紅寶石地板的舖設工程外,積極辦理癸酉年慶成祈安五朝建醮。於農曆十一月十三日起功十七日成功的圓滿達成歷史性的祭典壯舉。民國八十四年三月 (農曆二月十八日)卯時破土,興建莊嚴雄偉氣勢磅礡凌霄寶殿,完成公園遊樂設施。民國八十五年創辦大坪頂地區各寺、廟、宮、堂,農曆五月一日聯合舉辦大眾爺公聖誕聖駕遶境活動,蔚為地方宗教文化活動的重要盛事。 民國八十六年四月改選舊路村信土李能安大德當選為第六屆主任委員,總幹事林老義大德繼續留任,民國八十六年 (農曆四月十九日)舉行凌霄寶殿神尊安座法會,民國八十七年辦理完成本寺所有土地權利人名稱變更,使寺產土地完全更名於樂善寺名下,奠定本寺寺產根基磐石永固,整建活動中心後面公園、倉庫,民國八十八年三月興建功德堂等。回顧創寺兩百餘年,從庇護荒塚、照顧佃民,至寺產遭放領、充公,油香斷絕,而至週旋追索,終能開展建設。今日廟殿巍然,已成佛租濟世聖地,信眾攬勝重要據點。其間多位先賢善士篳路藍縷,盡心奉獻,謹以碑文留記,以示不朽。
功德堂
寺址:桃園縣龜山鄉樂善村水浘 4號電話: (03)3281461.3286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