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上 ] [ 更樓 ] [ 望月亭 ] [ 台中神社 ] [ 砲台山 ] [ 抗日紀念碑 ] [ 放送播音台 ] [ 勝利碑 ]

為何在台中公園內會有台灣府城遺跡「北門樓」呢?

  清朝於1885年將台灣設為行省,首任巡府劉銘傳欲將省城由彰化縣署遷至大墩(今台中),並作為台灣省府城,故於1889年開始,派台灣知縣黃承乙建城,分為八門四樓,其中大北門位於今日自由路台中公園入口處附近(麥當勞),名為坎孚,樓名為明遠。當時北門外是大墩街郊外的墳場,並建有厲壇,以供外江官員死亡時,運棺回鄉前暫停靈柩。

  惟好景不常,台中建府城工程因劉銘傳的去職而中止荒廢,至日治時代,台中因實施都市改正計畫,為了修築街道,所以動工拆除城垣,只剩下大北門上層的明遠樓。光緒29年(西元1903年),為了慶祝台中公園落成當時的台灣地方士紳想留個城門的紀念,便於當年10月28日,將門樓從麥當勞那邊移到公園內的小丘間現址。

  北門樓有個特色,亭中有「曲奏迎神」匾額(神是對墳場陰魂的敬稱),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光緒17年)所題,匾額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台中公園最久歷史的一個紀念物。本門樓於1948年由台中市長陳宗熙重新整修,並改名望月亭,全台中的八個城門只剩下這個門樓而已。

資料來源:台中公園歷史生態導覽解說手冊
照片提供:台中市文化局林良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