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畫簡報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進度報告

 

 

  (一)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1.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2. 連結至我們備份的作品網址
3. 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
4.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日 進度報告備站
5. 學校:鹿港國中
6. 縣市:彰化縣
7. 老師或班級:施並福、楊明祥、蔡東攸
8.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畫? 6人
9. 他們的年紀是:15歲
10.專題研究計畫連絡Email信箱:a67560@yahoo.com.tw

TOP

 

 

(二)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音樂與藝術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鹿仔港原是平埔巴布薩族「馬芝遴社」之聚落所在。明末時,漢人開始來此移民拓墾,從事農耕及漁撈。其中以福建興化人最早來此,後泉州、漳州及粵東客家人相繼而來。

 鹿仔港自於清乾隆四十九年正式開放鹿港與福建泉州之蚶江口對渡後,鹿港成為台灣中部貨物的主要進出口岸,來自泉州的移民大量湧入,造成鹿港居民百分之八十以上為泉州籍,因而被稱為最具「泉州風」的城鎮。

 南管是傳統的南方古樂,於明末清初傳入台灣,以鹿港和台南兩地為發展重心。鹿港南管盛世在民初,當時五館並起,蔚為風尚。故探索南管文化,或可一窺鹿仔港當年「西望重洋,風帆爭飛,萬幅在目,波瀾壯闊,接天無際,真巨觀也。」(彰化縣誌)之盛景。

        因此我們定義我們的社區是鹿港地區,東接彰化縣福興鄉、西濱台灣海峽、南臨福鹿溪、北達北頭漁村之長條形區塊範圍。

 

3.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南管是台灣早期民初時代相當盛行的精神食糧。當時臨海較早開發之各大商港城鎮,受到大陸移民影響,南管音樂亦隨之飄洋過俗稱黑水溝之台灣海峽,移殖至台灣。彼時秦樓酒館、歌臺舞榭,皆以演奏南管音樂為主。且南管音樂旋律高雅優美、輕柔悠揚,為當時之高格調音樂,僅限有錢人家之子弟、阿舍能夠習此藝術。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港口沒落、繁華不再、老成凋零,南管此項優美之音樂藝術亦隨之有失傳的疑懼;且南管除音樂性之外,更具深厚之文化意涵,聽聞者若非深入了解,則僅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是以本研究專題將從音樂、史地、文化等各層面,對高雅且意蘊深厚之南管音樂,作更深層之整理與探討,並藉由「田野調查」、「實地採錄」、「資料分析與整理」、「文化探索」等研究方式,企欲呈現鹿港南管音樂之獨特風貌。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校設有三間電腦教室共136部電腦,以 Switch Hub為網路骨幹 (100MB/10MB) ,全校目前採用 ADSL 上網,採用虛擬IP方式,設有 File Server、WWW、Server、Proxy Server、E-MailServer等伺服器。
        在家中部分同學家已接有寬頻網路,少部分同學使用Modem撥接上網,我們最常利用的是學校的電腦來撰寫研究報告,

 

5.我們克服的難題
類別項目遭遇的困難如何克服
語言鹿港地區耆老使用閩南語為道地泉州腔調,訪問時偶有語意出入問題;且南管唱詞為大陸泉州古音,不易理解。請耆老之家人及其他較年輕之團員在旁協助解說、翻譯,並輔助以南管唱譜交相對照。
觀念 研究內容範疇廣泛,方向不夠明確,無法確立深入之主題。 團員間多次討論分析,決定以鹿港北頭地區南管社團遏雲齋為研究對象,深入探究,並略旁及其他。
經驗 採訪經驗不足,臨場易緊張而拙於提問。 事前做好規劃,採錄前先行小組討論訪問內容、此行目的、應行工作、注意事項等;並攜帶錄音機(筆)、數位相機,隨時作影音、文字紀錄。
時程 國三課業壓力沉重,時間寶貴、分秒必爭。 將時間作妥善規劃,小組先行討論,預定進度表,詳列每次行程之主要目標與後續工作。將時間作最有效率之運用,照表進行、分工合作。
技術障礙 部分隊員掃描器、撥接上網等設備較落後,無法直接取得可用資源。 向學校資訊組商借設備,解決設備落後問題。
團隊合作 對南管認知有限,分工著手方面稍有瓶頸。 團員多方蒐集閱讀資料、資源共享;每週召開討論會二至三次、共同實地採錄每週二次,以求共同成長。
 
6.心得箴言
        以最積極樂觀且充滿信心、希望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藉由參與而學習,透過學習而成長,則生命必然充實豐美。

和家長委員會家長合照

與校長合照

在電腦教室製作網頁

採訪一府二鹿三艋舺活動演奏會

採訪文開國小南管樂隊 與文開國小南管隊師生合照

TOP

(三)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本研究專題「千載清音-話鹿港南管」之研究目的,旨在藉由探討、採訪的過程,達到青少年以至於社會大眾對南管文化藝術之重視與傳承發揚。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由群策會發表之台灣二十一世紀國家教育總目標,即為「建構台灣主體性教育與文化」。國人對國家認同的混淆與對鄉土關懷的熱情不足,已成為台灣發展的最大障礙。台灣歷史、地理等培養鄉土情、愛國心的主要課程,一直未受重視,以致造成學生對中國、外國史地知道得多,對自己的根源與環境反而了解得少之不合理現象。這就是導致當前國人對國家認同混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必須強化本土教育,加重台灣史地課程之份量,應由近而遠的教學理論,從認識自己的社區、家鄉的風土人情做起,逐步擴及對台灣歷史淵源與地理環境的了解,乃至培養對全世界的關懷與胸襟。基於此,台灣二十一世紀教育之首要目標,即為:「重視本土教育,強化學生關懷本土、認同國家。」

        藉由帶領學生涉入自己家鄉之優良傳統文化藝術層面,使得學生觸及自己週遭生活環境原來也有此種優美之技藝保存,由認識、欣賞,更進一步產生認同。其中,南管藝術之研究,可與七大學習領域之「語文」、「藝術與人文」、「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類別相結合。就「語文」類別而言,南管歌譜為以閩南泉州古音吟唱,可藉此學習九年一貫課程所推動之鄉土語文-閩南語,並了解漳、泉二地發音、腔調之不同,知悉二者風俗民情之稍異。就「藝術與人文」類別而言,南管歌譜為自漢代流傳下來之『工尺譜』,調門又分『四空管』、『五空管』……等,與今日音樂課本所習之西方音符大不相同,藉此可教給學生古代與現今記譜方式之差異,予學生不同的文化刺激。就「社會」類別而言,南管技藝在鹿港地區盛行,自有其歷史、地理、文化意義;因此,藉由深入探究方式,可促使學生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生長故鄉-鹿港之古往今來,進而關懷鄉土、認同國家。就「自然與生活科技」類別而言,面對資訊化時代,我們必須加強學生的資訊運用能力,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是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我們必須改變填鴨的教學方式及偏重記憶的考試內容,以多樣化、啟發式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而處於知識經濟、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學生都要建立終身學習的態度,並且要付諸行動,才能跟得上社會的脈動,具有競爭力。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這次的專題報告中我們使用了下列的工具: 
●數位相機.普通相機:記錄採訪過程。 
● 數位攝影機:把採訪過程全部都錄下來。 
● 掃描器:把採訪的照片&蒐集到的舊照片掃描到電腦裡。 
● 錄音機:把口頭訪問的內容記錄下來。 
● 相關的影片:讓我們更了解專題報告的內容&主題。 
● 電腦:上網找資料.上網參考別人的報告。 
● 電腦軟體:Notepad.Macromedia Fireworks4 . Microsoft PowerPoint2000. PixMaker Pro. Microsoft FrontPage. photoImpact5. Dreamweaver4.03 .Microsoft Word2000. Flash5.
● 圖書館:查詢相關的書籍.資料.相片。 
● 遏雲齋的師父提供一些歷史照片。 
以上有一些科技產品我們都是第一次使用,起初使用時有些手忙腳亂,也覺得很難,不過我們還是排除萬難學會了它們, 也樂於其中喔~~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我們利用人物專訪以及口頭訪問來蒐集相關的資料,曾經訪問過「遏雲齋」、「雅正齋」、「聚英社」,以及「彰化南北管戲曲館」的江課長、「扶輪社」社長莊昇平先生,以利蒐集南管相關的資料;並且利用晚上樂團練習的時間,來採訪師父們。師父無論是照相或錄音都很配合,真是非常的感謝他們。

更感謝鹿港扶輪社(以及協辦會-台北艋舺扶輪社和台南扶城扶輪社),為了讓我們採訪,將原本要在過年時舉辦的南管交流活動,提前在九十一年年底舉行。在鹿港天后宮舉辦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傳統文化傳承活動」的九十二年度傳承會中,我們隊員也都出席參觀和採訪,並現場聆聽師父們的演奏以及文開國小同學們的表演,這真是薪火相傳的現象呀!

         如有問題我們隨時用電話聯繫與溝通,我們也利用了博覽會網站的留言版和其他隊員作交流~~這也使我們的感情越來越融洽了!  CC~^^~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自從做了這個網頁之後,可以讓我們鹿港文化的資產推廣出去,也可藉此讓世界各國知道,台灣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可惜,鹿港的南管社只剩下聚英社、雅正齋、遏雲齋三館,而另兩館崇正聲、大雅齋南管社也已沒落了。

因為現在七0、八0年代、E世代出生的年輕人,都對以前生活上所用、所吃的一切都冠上「傳統」兩字,認為傳統即是保守、落伍。對於網路資源的應用,也多侷限於利用網路來玩遊戲(ex:天堂、 仙境傳說、 暗黑破壞神……等遊戲軟體),或漫無目的的搜尋、查資料、talk等等。因此,我們製作「千載清音-話鹿港南管」網頁的目的,是希望藉此網頁,讓年輕人利用網路的連結來認識南管,讓年輕的一輩能體會傳統之美。

相反的是,一些南管的老師傅,因為我們幫他們做了一個網頁,而使他們好奇想認識電腦這門新科技。不僅讓年輕人可藉由網路來找尋南管的資料,也可讓老師傅活到老且學到老,讓南管能永續發展、薪火相傳,使年輕人對傳統之美重新有了新體會,讓搖滾樂與南管音樂並重,流行與傳統兼容。

        同時,鹿港地方上的居民,以及假日到訪的遊客,由於我們熱情的參與南管演奏活動,在一旁積極的採訪、紀錄、錄音、推廣,使得他們也興致勃勃地前來聆賞、關切,更進一步發現鹿港在地南管音樂的博大精深、琴韻悠揚的高雅動人。在我們團隊、南管藝師、居民遊客的三方互動之下,激盪出更多的創思與文化脈絡,無形之中南管曲藝亦隨之蓬勃推動起來。

 

5.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針對本專題研究方案,除了本隊團隊的全力心血付出之外,我們亦拜訪了許多地方人士,如鹿港國中校長謝永輝先生、鹿港國中家長會、鹿港在地攝影家許滄澤先生、鹿港扶輪社社長莊昇平先生、鹿港南管師傅郭雙傳先生、雅正齋莊忍先生、王金耳先生等,聚英社 許金塗先生以及彰化南北管戲曲館江課長如敏小姐等人。他們都是盡他們的所能提供我們所需資料,像許蒼澤先生就把他畢生的心血全都展現給我們看,也好不吝嗇的把他所收藏的鹿港早期照片,抑或是照相機全都展現給我們欣賞、做研究,真的很感謝他的協助與幫忙。還有鹿港扶輪社,也因為我們需要做研究的緣故,特地把南管演奏會從過年後改到過年前,讓我們得以在交稿日前做好研究,也真的很感謝社長莊昇平先生。除了以上提到的這兩位成員以外,另外還有遏雲齋、雅正齋、聚英社、彰化南北管、大雅齋。他們也盡他們的能力把他們所知道、所了解的一切事物,全都慢慢的、詳細的解說給我們聽,讓我們得以得到最完整的資料;同時南管老師傅也用心彈了幾首南管樂讓我們錄製下來,以便放在網站上讓大家能夠細細品味,了解南管音樂的奧妙與樂趣。老師們也詳細為我們介紹各種樂器的名稱與用法,讓我們更加了解南管的深奧。特別要感謝他們的鼎力相助!

 

與遏雲齋師傅合照

與雅正齋師傅合照

與聚英社師傅合照

與鄉土攝影師許滄澤合照 與扶輪社社長莊昇平合照 與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音樂戲曲館課長合照

 

6.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本研究專題「千載清音-話鹿港南管」,所使用的文字、圖片與音樂,乃透過與當事人或作者聯絡之方式,並標明在「參考書目」、「感謝有您」等連結,期使藉由親自拜訪、電訪取得同意,或書面刊登等方式,達到尊重原作者著作財產權之目的。

如在本專題文字之使用方面,所參考的書籍均列入「參考書目」要項,點選進入即可察知。就圖片應用而言,本專題研究在分工方面仰賴施並福老師之盡心攝影,是以照片大多為本研究團隊自行拍攝、製作;另有引用許滄澤先生「鹿港老照片」數件,為本團隊親自與許滄澤先生聯絡、採訪,取得許先生之同意與支持所得。在音樂方面,本專題所使用之南管演奏音樂,皆為鹿港南管師傅、文開國小實際表演內容,由本團隊親自前往收錄、採集,並由他們授意後使用。

基於上述,本研究專題在智慧財產權方面,均已藉由原作者同意或書面刊登方式,適以使用之。

 

7.發現、教訓、和驚奇

藉由此次的專題研究,我們理解到很多關於南管的奧秘與其博大精深之處,並接觸到此項中國自漢朝以來流傳至今的古樂,讓我們發現了許多的驚奇~可稱得上大開眼界。同時,也藉由此次網頁製作的經驗,我們用盡全力地突破萬難、一再嘗試、屢仆屢起,終於能有今日小小的成果。對於我們而言,我們除了了解到一個網站是如何建立的,更因此鍛鍊了我們持之以恆、絕不輕言放棄的意志力。同時,我們也了解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今日我們網站的完成,都仰賴大家的同心協力。這種大家一起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奮鬥的感覺,是從前所不曾有如此深刻體會的。

從無到有,我們學到了很多技巧,學到了資料的整理,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拓展了參賽過程中,我們用心血換取了對藝術的發現,製作過程的教訓,體驗地方的驚奇,開創嶄新的視野。

然後又利用科技的一大步結合「鹿港傳奇」這一個網站,再一小步又一小步地實踐了我們的理想。我們常常會說:「只有我一個人做,有什麼用呢?」

經由鹿港傳奇隊所有師生們的努力,終於達成了這個不可能任務締造了鹿港傳奇。

「第四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貢獻度列表: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鄭巧梅、溫佩蓉、劉家君、施育正、陳巧芸、林柔嘉、施並福老師、楊明祥老師、蔡東攸老師

一、擬定專題名稱與計劃

二、召開小組會議

三、填寫研究進度報告

四、網頁製作

60%
鄭巧梅、劉家君、施並福老師楊明祥老師

一、攝影(數位相機)

二、錄音(錄音筆)

三、掃描照片

四、網頁美工設計

鄭巧梅、溫佩蓉、劉家君、施育正、陳巧芸、林柔嘉、施並福老師

一、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二、紀錄訪談內容

三、編輯書面資料

四、擬定訪問大綱

五、聯繫受訪對象

施並福老師、楊明祥老師

一、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二、電腦技術輔導

三、專題資料歸納分析

四、載我們到五館及彰化採訪

10%

蔡東攸老師

一、為我們所寫的文章給予建言並修正錯字

二、提供專題網頁須改進之處

10%
鹿港國中校長謝永輝先生、鹿港國中家長會、鹿港在地攝影家許滄澤先生、鹿港扶輪社社長莊昇平先生、鹿港南管師傅郭雙傳先生、雅正齋莊忍先生、王金耳先生等,聚英社 許金塗先生以及彰化南北管戲曲館江課長如敏小姐等人

一、接受採訪

二、提供相關照片與資料

訪問時專車接送

20%

TOP

建議您使用IE5.0以上 800×600×32bit模式來瀏覽本站並請打開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