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雉(黑長尾雉、海雉)
|
|
帝雉是1906年英國 W.Goodfellown
鳥類採集家於阿里山發現。帝雉為台灣雉科分布海拔最高者,可達3300公尺。棲息於原始針闊葉混合林中,習性隱密,機警而安靜,慣於晨昏在森林邊緣沿步道兩側覓食,以植物嫩芽及昆蟲為食。
|
|
藍腹鷴(華雞)
|
|
藍腹鷴體色華麗,為台灣鳥類中體色最艷麗者。分布海拔較低處,對棲地要求非常高,僅棲息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原始闊葉林底層,習性安靜隱密而機警,於晴朗之清晨或黃昏較易觀察到其蹤跡。以植物嫩芽、漿果、昆蟲及蚯蚓為食。
|
|
深山竹雞(台灣山鷓鴣、紅腳竹雞、鷓鴣)
|
|
深山竹雞可說是森林中的隱士,雖然族群數量尚稱豐富,廣泛分布於全省中低海拔闊葉林,但因生性隱密,幾乎不可能見到,想一親芳澤,可還真得有三顧茅廬的毅力。平時於森林底層安靜潛行覓食,以植物嫩芽、種子、漿果及昆蟲為食。於清晨、黃昏時常吵雜的鳴唱,聲音相當特殊而易於分辨。
|
|
烏頭翁
|
|
烏頭翁是白頭翁的表兄弟,但在地理分佈上則有有趣且明顯的分隔,烏頭翁僅分佈在西部楓港以南至東部花蓮一縣以東的平野地帶,和白頭翁的分佈有奇妙的地理隔離現象,但近年發現兩者分佈的交界處有『雜頭翁』出現,為兩者的雜交種,此一現象值得注意。烏頭翁除了外型,其餘習性均和白頭翁類似。
|
|
栗背林鶋(阿里山鶋)
|
|
栗背林鶋是在阿里山山區被發現的鳥類,故又名阿里山鶋。廣泛分佈於全省兩千至三千七百公尺的山區,喜歡停棲在無掩蔽處或地面突起物上,生性不慎怕人,易於觀察,在林道附近之殘存樹椿常可見其蹤影,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在地面跳躍覓食。
|
|
台灣紫嘯鶇(琉璃鳥) |
|
在山區聽見腳踏出緊急煞車的尖銳哨音?不要懷疑,那就是紫嘯鶇的鳴叫聲。紫嘯鶇是台灣溪澗鳥中體型最大者,廣泛分佈於兩 千公尺以下的山澗溪流,以昆蟲、兩棲類及魚類為食。紫嘯鶇是山區最早起的鳥類,常在清晨四、五點,天剛矇矇亮時就可聽到牠那特殊的『煞車聲』,令人難忘。 |
|
紋翼畫眉
|
|
紋翼畫眉的飛羽上有栗黃色的斑紋,常是第一眼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通常成小群出現在中、高海拔之闊葉林或混合林中,在中上層的樹葉細枝中間穿梭覓食,攀爬或倒懸於枝椏上啄食小型昆蟲。紋翼畫眉因羽色和環境較為接近,且喜好穿梭在密林中間,雖動作不慎敏捷,但仍須好眼力才觀察得到。
|
|
金翼白眉(台灣噪眉)
|
|
金翼白眉最大的特徵為一道粗濃的白色眉線,生性不喜飛行,常在地面跳躍前進,因體型頗大,容易被誤認為「松鼠」。金翼白眉為台灣畫眉科中分佈海拔最高者,僅見於2000公尺以上山區,棲息於開闊草生地的灌木叢。主食以果實及昆蟲為主,但好撿拾垃圾,故常可見於小徑或小屋旁之垃圾堆中。
|
|
冠羽畫眉
|
|
猛然一看,冠羽畫眉就像帶著一頂羽冠、留著一撇八字鬍的小海盜。頭頂的冠羽和臉部下方的兩道黑線是他的特徵。冠羽畫眉廣泛分佈於中高海拔闊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經常成數十至數百隻的大群出現,叫聲為婉轉的「吐一米酒兒」。繁殖時有數對共同築巢育幼的行為。
|
|
白耳畫眉
|
|
白耳畫眉顧名思義其特徵為由過眼線延伸到耳後的白色飾羽。白耳畫眉廣泛分佈於2500公尺以下的闊葉樹林,冬季向下遷移至數百公尺的低海拔山區避寒。常成小群聚集於高大喬木之中上層,生性機警,警戒時發出類似機關槍的「得、得…….」聲。平時則發出優美嘹亮的「回回回回-攸」聲。
|
|
藪鳥(黃胸藪眉)
|
|
藪鳥就像是臉上帶著一顆美人痣的美女,眼前的黃斑是他最大的特徵。藪鳥廣泛分佈於中海拔闊葉林底層,性機警怕人,稍有風吹草動及遁入草叢,常在道路兩旁草叢灌木間活動。藪鳥的鳴叫聲極為嘹亮,為三個音節的「吸-酒兒」,但在不同地區會有「方言」出現,是個有趣現象。
|
|
火冠戴菊鳥
|
|
火冠戴菊鳥頭頂有一片橘紅色的羽毛,所以名為「火冠」。普遍分佈於2000-3700公尺的針葉林中,對樹種的選擇很嚴格,非針葉林不停棲、覓食,一般喜於樹林中上層外緣活動,啄食昆蟲。常和煤山雀一同成群活動,在高海拔的鐵杉及冷杉林中極為普遍。
|
|
黃山雀
|
|
黃山雀全身除頭、背部外,均成鮮豔的鵝黃色,頭上有明顯的羽冠。是台灣山雀科留鳥中體型最大者。黃山雀在台灣數量不多,分佈並不普遍,棲息於1500-2000公尺的闊葉林中,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常與其他山雀科或畫眉鳥科鳥類共同活動。因體色艷麗且鳴聲優美,遭受捕獵壓力甚大。
|
|
台灣藍鵲
|
|
若告訴你台灣藍鵲和烏鴉出自同一家族,你一定不相信,但若聽過他那沙啞的叫聲,你可就不得不信了。藍鵲是台灣鴉科鳥類中體色最艷麗者,寶藍色的身軀,艷紅的嘴、爪,加上長長的尾羽,驚鴻一撇真是令人難忘。藍鵲主要以果實為食,但性兇猛,亦會捕食小型動物,普遍分佈於中低海拔樹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