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的商業結構

   

 圖1-2大稻埕商店分布圖

         從大稻埕商店分佈圖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南京西路和塔城街多為布業的集中區,而中藥行反而多集中在迪化街一段,靠近霞海城隍廟附近。另外南北貨集中在民生西路,靠近大稻埕碼頭。除此之外,從上圖我們看出以上三種行業分佈較為平均、整齊。

從前面我們所提及的歷史沿革來看,不難發現台灣的繁華都市、傳統商業皆與沿海的港口有密切的關係。

而今日的大稻埕,與過去那樣繁華的歲月已經不同於以往了。從我們的實地訪查一些店家來看,發現大稻埕目前現況之商業結構以三種行業為主:

1中藥行(2)南北貨(3)布行

(一)布行

    在這三種行業中,以布行的沒落最為嚴重,究竟大稻埕布行經濟是如何發展的,我們歸納二個討論點:

1)大稻埕布行之興起背景與發展

 2大稻埕布行之現況

    首先,透過實地的訪查得知,大稻埕布行的集中區,位於今日的迪化街與永樂市場附近。另外南京西路、貴德街、塔城街也可看出布行林立。因此這裡可堪稱台灣最大的布料批發中心。早期艋舺的布埔皆有許多染房。而到了一八八○年代,大稻埕取代了艋舺,成為台灣北部的商品輸入或輸出之地。台灣通史記載:「綢緞之屬,來自江浙,紳富用之」由此可見,台灣從早期開始就與大陸有分工貿易,因此布源也皆由大陸進口。在一八六○年代台灣開港通商後,大稻埕成為布商聚集之地。

    再來,我們就此探討可能影響發展的因素,大致歸納出幾點:

1、景氣低糜

    大稻埕的布行經濟發展,由歷史文獻上記載與資料顯示,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台灣的各種產業的景氣低靡,各行各業多多少少都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很多時後,消費者多半也只純觀賞,布動荷包,因為消費者購買物率低,導致這些傳統的行業也跟著衰落,這個因素加速了大稻埕布行沒落。

2、西方的衝擊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大稻埕布行這種傳統產業也不得不轉型,從批發轉為批發兼零售,雖然大稻埕布行店家各自擁有百年歷史,但多數仍受西方衝擊甚大,不斷隨著生產方式的改革,已改變經營模式由單種轉為多種。以我們實地訪查某店家為例-老闆說:「我們是從批發轉為批發兼零受一起做。」又提到以哪種不匹銷售最多?「嗯,我們是進口英國、日本、義大利、歐美國家、印度,其中又以印度的布料賣的最好,但是隨著西方衝擊,會訂做衣服的人越來越少。」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西方的物品對於大稻埕布行所造成的衝擊有多大。

3、大賣場的林立

    除了以上兩點因素造成大稻埕布業的沒落之外,我們還認為大賣場的林立也為一個重點因素。因為現代人講究便利,便捷性為主,以不麻煩為上策,所以許多的商人就看準了這點,成立了許多以促銷價賣出成衣,此舉嚴重的影響了傳統布業的生計。例如:台北的五分埔就為一個成衣批發場所!當然對大稻埕這種傳統布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自然的也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布業。

以上這三點因素都是造成大稻埕傳統布業沒落的最大主因…

大稻埕的中藥行和南北貨仍是今日迪化街最具代表性的行業。每逢過年過節,這裡總可見人山人海的人潮。

(二)南北貨

在清代清期,台灣與大陸進行分工貿易,就曾有所謂的南北郊(5)。因此大稻埕的南北貨行,多由中國大陸進口貨品,種類較為單純而少變化。日治時期,南北貨行有一段時間充斥著日本的鹹魚、干貝等乾貨。除此之外,台灣光復後,隨著大陸政策開放,因此大陸的乾貨也有明顯的增加。

(三)中藥行

談到大稻埕就會想到中藥行,從城隍廟開始往北走,即進入南街中藥集中區。透過我們實地調查結果,這裡除了零售之外,也包括藥材的批發,甚至也有些店家做起裡面看病,外面抓藥的生意。

當然,中藥行和南化貨多多少少也受西方的衝擊,但是卻沒有布行那樣的衰退,從顧客問卷調查表可得知,大多消費表仍是以買中藥與南北貨居多,從下章節我們皆會有所提及。

   


(5)來往台灣南北各港口的郊商組成的公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