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末,光復前,茶業漸趨沒落時,南港的煤礦與磚瓦業正蓬勃興起。煤礦區大致分布在大豐﹝今舊莊﹞、麗山﹝九如里﹞兩里。據區公所里幹事江輝吉記憶,以前中南街有條直通各煤礦區的輕便車,當時的路線是自中南街彎到研究院路,然後到各礦區。
對於這條輕便道的故事,江輝吉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以前研究院路一段的闕家「德成居」古宅的大門口,有一口大埤 ,每回礦工推著載滿煤的臺車,經過大埤前,總不忘記舀幾瓢水倒入臺車裡,增加煤的重量。
如今「德成居」不復舊時華麗,輕便車道軌道也成了研究院路了。
民國五十七年以前,各礦區還相當熱鬧。江輝吉形容道:「研究院路二段一百零二巷山裡的原豐煤礦,過去有四、五十戶的工寮,每家都還編上『前山○號』的門牌呢!後來煤礦沒落,現在該礦區已荒廢,只剩下礦坑入口的基座,和散落在雜草裡的破敗工寮,以及一小搓一小搓的煤渣了。」
其他的礦區與原豐煤礦的境遇大致相同,有的甚至連遺址都找不到了。如研究院路二段二一三巷內的新豐煤礦,因鄰近北部第二高速公路用地,使該礦坑在北二高挖地基時,便因地層震動被埋入土堆,舊時痕跡也消失了。
煤礦業沒落影響最大的地區為麗山里﹝今九如里﹞,該里早年因盛產木材、茶和煤礦,繁華一時,人口也很多。但由於煤礦業沒落,波及到林業發展,使得原本改行當礦工的茶農,只得外遷謀生。現在麗山里﹝九如里﹞是人口最少的一里。(資料來源由文史工作者楊成宗先生提供,未經作者同意不得任用,中國時報記者曾至賢先生報導)


南港黑金---大東煤礦盛極一時

南港區農會理事長王進,發指出,大東煤礦迄今約有七十多年歷史,生產的柴炭含熱量較高,較具經濟價值,民國四十多年前後的尖峰期,每天工作人員高達三百多人,分為日夜班不停的開採,附近就興建有宿舍,員工就近居住,連同眷屬約聚集七、八百人之多,和目前居住僅剩不到十戶,幾十公尺,才能看到一戶人家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語。曾在該礦坑採煤多年的王進發指出,由坑口進入約有三、四百公尺為平路,抵達斜坑口後,再以台車運送工人進入地底下,斜坑逐漸往下,乘坐台車深入地底約一千多公尺,光是搭車就要三十分鐘,可見開挖深度,地底下因太熱通風又不良,燠熱難耐,礦工赤身工作,還是汗流浹背。沿著研究院路四段前進,轉彎繞過中華技術學院,在舊名「枝仔崙」山邊,就是「大東煤礦」的礦坑口所在。(記者曾至賢台北報導)

南港黑金---松山煤礦二坑

山二坑煤礦,日據時代開採至民國六十餘年間收礦,礦藏豐富,挖到南港區麗山里四分溪底的二公里,變為立炭層。本礦坑日產量約有200餘噸媒礦,媒的品質好,深受顧客喜愛,因此產量供不應求。但由於開採工作困難工資,設備成本高,導致收費高。松山煤礦二坑現址位於南港成福路269巷4號。
日據時代煤礦是家族事業,最著名的有瑞芳李建興所建的瑞三、建基煤礦,石碇顏欽賢的台陽煤礦,及許金定的松山、海山及大永煤礦。
松山煤礦各坑從日據時代(民國十五年)開採,稱作台灣礦業株式會社,是由日本人經營許金定包採,光復前就改為許金定獨資,女婿曾以標則在民國四十九年接手經營,而同時期的台陽煤礦逐漸轉型為台陽建設 ,海山煤礦轉型為日新企業。松山煤礦至民國六十九年收礦,賣給其他礦商,再經營二年左右才完全收起來。二坑工作人員約有二百餘人,坑外工作人員包含運煤至松山車站一百餘人。每日產量有二百餘噸煤炭。(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資料來源:南港高工楊成宗老師提供中國時報85.4.6剪報

松山煤礦是台北市最大的煤礦,是從民國十五年進行開採,迄今已有七十多年歷史,共分為一、二、三坑,二坑位於南港成福路。當時該煤礦工人高達五百多人,每年生產十萬噸煤以上,排名台灣前三、四名,由許金定先生及其女婿曾以標先生前後經營。台灣煤田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地區,由基隆、菁桐、石碇、坪林、南庄、汐止、南港、內湖、景美、松山到新竹、竹南與苗栗。其中南港煤礦層相當豐富,由日據時代重開發,因此最巔峰開挖時期,礦坑數量達三十四坑。

南港黑金---源豐煤礦

南港煤礦主要分布在四分子斷層帶,在中華技術學院沿線有紅淡林、大東、新豐煤礦,在山豬窟附近有新和、豐台、裕豐煤礦,在舊莊大坑附近有南大、金龍、錦興、錦山等煤礦,在成福路、聯勤二0二兵工廠附近有松山二坑、新坡、源豐等煤礦。從中央研究院路新的大門進入,一直走到大坑溪,沿著小路抵達山邊,源豐煤礦所遺留的堆放煤礦儲存場紅磚建築,仍屹立在山腰上,兩旁則有輸送煤礦使用纜車的橋墩。(資料來源由文史工作者楊成宗先生提供,未經作者同意不得任用,中國時報記者曾至賢先生報導)


南 港 燒 煤 窯

是煤礦故鄉的南港,在礦區已沒落及停止挖窯後,依附生產的一些「燒煤窯」也紛紛改建或拆除,位於舊莊觀光茶園內目前僅存一處,仍保留相當完整。南港舊莊路二段觀光茶園內,參觀目前在北市碩果僅存的燒煤窯。已停工的南港啟業化工廠為重油窯,而他所經營的屬於輕油窯,燒的是焦煤,另外有一種是燒煤球的窯,這個窯於五十年代興建,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窯體是以來自石牌唭哩岸的大塊石頭堆砌而成,窯共計有十個洞,一洞為一窯,每窯每次約可燒製一噸多的焦炭,在鼎盛時期十多個工人日夜的製造,每次生產時程為一天一夜。完成後,火紅的炭以水澆後曬乾,販售成為一般民家煮飯的炭火,而原料則來自南港的新豐煤礦等多個礦場。(資料來源: 南港高工老師楊成宗先生提供記者曾志賢台北報導)


回首頁 下一頁

 

 

南 港 煤 礦
運 送 煤 礦
連結煤礦鐵道之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