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種 茶 今 昔

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由福建安溪人王水錦、魏靜時兩位先生將製茶的方法帶入南港,見南港茶山位於與台北縣汐止鎮相鄰的大豐里,大坑地區(後改大豐里,今為舊莊里),海拔二百到三百公尺的山崙。土壤中含有砂礫,全年雨量適中溫度合宜,加上山泉甘洌,是理想的種茶環境,適合發展茶業,並引進福建安溪包種茶在該處種植,使南港成為台灣包種茶發源地。並加以研討改良後,製造出「包種茶」,南港成為台灣包種茶研製的重鎮及觀光茶園,由於包種茶味美清純,在一八八九年,便開始在市場嶄露頭角,到了一九二七年,達到產量的顛峰。南港是包種茶的故鄉,最早製茶的配料有,茉莉、秀英、樹蘭和黃枝仔花四種。據《南港誌》記載,日人井上房邦氏調查報告中指出:它的製造方法,是在距離現在一百五十年前,由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的一個做茶賣茶的專家-王義程先生研究製作的,並且由他倡導和傳授製造方法。特色:芳香淡雅,泡出來的茶水顏色金黃色,味道清純可口,他在茶葉製成後,將其運到福州加上香花,製作方法:就是將茶葉製成後,再用福建毛邊方紙兩張內外相襯,然後放上茶四兩,包成長方形的「四方包」外,再蓋上茶名及嘜頭印章,這就是包種茶名稱的由來。 製造過程 茶青=>日光萎凋=>室內萎凋(靜置及攪拌)=>殺青=>揉捻=>解塊=>乾燥=>毛茶。沖泡方法: 一、茶具用開水溫熱後,將茶葉放入,以沸騰的開水沖泡,大約三分鐘後就可以倒出來飲用。二、如果用小茶具沖泡,就要看放入的茶葉量,來增減沖泡時間。三、四次。放入的茶葉可連續沖泡三可惜的是,這種古意的包法現在也無人使用了。世代在舊莊里種茶的畚箕湖鄰長陳家齊說:「我家種包種茶已有百餘年歷史,現在我還保有百年前製茶的『乾模』呢!」曾為茶農的黃王在回述南港包種茶起起落落的歷程時,感嘆的說:「日據時期南港包種茶傳至文山區,使深坑、石碇、木柵一帶廣植包種茶,形成文山包種茶,當時因外銷至南洋的泰國、越南的包種茶,仍以南港最有名,所以那時的文山包種茶還得打印『南港』包種茶的標誌呢!誰知道在南港包種茶式微,文山包種茶崛起後,世人已忘了南港包種茶了!」光復初期,茶葉外銷量大幅銳減,南港茶農與工人紛紛轉業,使南港茶業為之蕭條。茶山文化已延續二百年,六十年代以後,茶葉內銷市場蓬勃興起,南港茶農才漸漸重拾老本行,目前已增為四十多家了。為讓民眾了解包種茶的發源地,並協助南港茶農發展觀光茶園,台北市政府將在舊莊里畚箕湖的公有地,興建一座廣達二點九公頃的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回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觀 光 茶 園
王 水 錦
魏 靜 時
包種茶嘜頭印章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早期茶葉製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