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坑溪與台北縣汐止鎮為界,西以陸張犁截水道至粽貫鐵路與松山區為鄰及中坡南北路接福德街至拇指山山脊與信義區為界,南以福壽山(大坪)山脊與文山區及台北縣深坑鄉石碇為界,北以基隆河與內湖區為鄰,面積為22.2418平方公里。


 

 

 

 

 

 

 

 

里 名 的 由 來


南港區里名的由來:麗山里由後山改來,大豐里由大坑改來,此兩里名由闕山坑先生所更名.至今南港有十八里,新富里於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行政區域調整,自中南里分出,原名新興里,旋又易名"新富里"迄今.中南里,日據時屬內湖庄三重埔,光復後劃為中南里.五十七年調整新增新富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再將原南港里十八鄰忠孝東路七段以西部份劃歸本里.南港里,於民國三十五年成立,五十七年七月十一日調整增編南港路以北另立北港里,以南為本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又將北港.南港兩里合併為南港里.將原屬本里之忠孝東路七段劃歸中南里.三重里,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以光復初期南港鎮三重埔地段命名為"三重里"迄今.東新里,日據時原屬新庄仔,民國三十五年劃分成立本里,由於地區遼闊.人口眾多,後來的新光.東明兩里都由本里劃出而成立.東明里,原屬新光里,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一日行政區域調整時劃出成立,並命名為東明里.新光里,本里原屬東新里,民國五十七年七月由該里劃出自成一里,同時命名為新莊里,改制後因與台北市中山區新莊同名,乃於同年十月一日改稱新光里,六十三年本里劃分增編東明里.七十九年三月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新勝里併入本里,里名不變.西新里,日據時屬新庄仔,光復後即劃分成立本里,亦即原東新庄仔分為兩個,東邊命名為東新庄西,邊命名為西新庄.明治三十七年(民前八年)新庄仔包括蕃仔埔.牛埔仔.磚仔窯.水尾.新庄仔坡等地.玉成里,日據時屬後山坡段,民國三十五年劃分成立本里,六十三年本里劃分增設合成.聯成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復將原西新里所轄十八鄰劃併本里.後山坡也因人口多而分為玉成里與成德里,成德里乃紀念成德學院而命名.成德學院就是日據時期之少年感化院,現址為成德國中.修德國小.合成里,本里於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一日里行政區域調整時由玉成.成福兩個里劃出部份地區合併成立.七十年四月一日第三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劃出二十二個鄰成立興成里,並將萬福里兩個鄰併入本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里行政區域調整與興成里合併為本里.成福里,成立於民國三十三年,因里內有台灣省養老院,前身為日制成德學院故而命名成德里,因與本市雙園區成德里同名,五十七年改名為成福里,嗣因人口日增,於六十三年十二月劃分增編萬福里,並劃出十一鄰併為合成里.萬福里,於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一日由成福里劃出成立,至七十年四月一日再劃分增設鴻福.百福里,其餘保留為本里.鴻福里,原屬萬福里,民國七十年四月里行政區域調整劃出成立本里.百福里,原屬萬福里,民國七十年四月里行政區域調整劃出成立本里,同時命名百福里.聯成里,原屬玉成里,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一日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劃出成立,命名為聯成里.舊庄里,以南港舊庄得名,轄有舊日南港舊庄及山豬窟二庄,本里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六十三年十二月,因行政區域調整劃分增編中研里,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大豐里併入本里,大豐里為舊日南港大坑區域,為了希望大坑這個地方能豐盛起來而命名為大豐(台北文獻73.8.2南港耆老座談會紀錄第十頁).中研里,原屬舊庄里,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因行政區域調整劃出成立,並命名"中研里",中研一名乃取自中央研究院為主.九如里,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原命名為"四分里",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里行政區域調整由原麗山里與四分里合併而成,同時命名"九如里",後山乃指拇指山山脈山脊,後方為後山,前方為前山,後山民國以後很落後而命名為麗山里,是希望它變成一個美麗的地方,現仍有麗山公墓.麗山橋,保留麗山之名,四分里就是以前的四份子.(資料來源由文史工作者楊成宗先生提供,未經作者同意不得任用)


回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南 港 區 之 區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