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上頁 |
急公好義坊      

立碑時代:光緒十四年(1888)
碑址:原位於寶成門石坊街上,(今衡陽街、博愛路口),日入據台後
遷至新公園西側音樂台附近
碑體:三門四柱。坊高四尺半,寬五公尺,柱厚四十公分
碑文:中額
                           急公好義
正面
             光緒十四年歲次戊子孟秋月
         培子孫數十世種福之田積善有餘慶眴看雲礽聯甲第
         體國家三百年養士之德博施宏素願允邀日下沛恩綸
                 知台北府事雷其達拜題

         高誼重斯文規拓風簷下筆聲添暨食葉
         今名騰上國恩領綸閣褒榮紹寵鳳銜書 
                 欽加六品銜調補台北府學教授馮夢辛拜撰
背面
             光緒十四年歲次戊子秋月
         稼穡體艱難食德飲和樽節退讓以門禮
         鄉閭重模楷言坊行表今聞廣譽施於身
                 知淡水縣事江興褘拜題

          慷慨荷宸褒見義勇為綽楔留芳千古仰
          捨施先試院有基勿壞士林遍譽一時新
                  調補淡水縣教諭加三級溫陵蔣學士瀛拜撰

急公好義坊治革記晷   二級古蹟
清光緒十三年(民國前二十四年)台北淡水貢生洪騰雲因府城建
考棚,行署捐獻田地銀兩有功,巡府劉銘傳奏奉硃批急公好義四
字並建坊,獎勵十四年坊城知府雷遠達等,題聯崇其功德,原坊立
於今之衡陽路,舊稱其處為石坊街,日人據台始拆遷新公園內現址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夏
台北市文獻委員 撰立


        急公好義坊,是為了表揚貢生洪騰雲急公好義的事蹟而建造
的牌坊。洪騰雲,字合樂,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清嘉慶十八年
〈西元一八二五年〉及十三歲時,隨父渡台,寓居於淡水廳的艋
舺一帶,初從米商學做生意,後設店號「合益」。由於洪騰雲生
性樂善好施,當光緒七年辛已〈西元一八八一年〉福建巡府岑毓
英籌建大甲溪橋,命各紳商踴躍捐輸時,立即捐出人工七十名協
助建造,因而橋成之後,曾獲得官府的獎勵。其後又以捐建艋舺
義倉與義塚等,頗獲嘉許,每遇天災人禍,更是急於救助災民。
以往北台灣的讀書人,必須長途跋涉,遠赴台南應是,非常不便。
        光緒六年,艋舺富商洪騰雲捐地並出資建造「考棚」,解決
了學子多年來的痛苦。為了表彰他對公共建設的一舉,劉銘傳便
奏准清廷為他立坊,在光緒十四年於石坊街,建起這座牌坊,後
來因日人拓寬街道而拆移至此。
        現存的急公好義坊為四柱三間二層的花崗石造牌坊。以四根
柱子組成「三開間」,原先立於路口時,中央正可讓人車通行。
頂端正中央原立有「聖旨牌」,現在只剩底座。護檐向兩邊略為
翹起,使這座渾厚的石坊,顯出幾分細緻和輕盈之美。在「急公
好義」橫額下,刻著建坊的緣由,跟每根柱子的楹聯一樣,歌詠
著洪氏的義舉事蹟。石獅─在急公好義坊前,有一大一小2對石
獅,其中大石獅是清代「台北府衙」的唯一存留物,非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