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與愛河共生

  愛河的形成源於百萬年前的蓬萊造山運動,壽山、半屏山、覆鼎金等地區相繼浮出海面。由於蓬萊造山運動的影響,使得台灣島每年以0.5公分到3公分的速度上升,愛河就這樣從淺海變成窪地、沼澤,再變成渠道、埤塘密怖的河流。約三、四百年前,高屏溪的泥沙因海流搬運的作用,逐漸在旗後山的後方堆積,經年累月而形成今日的旗津島,與大林蒲連成一條長達12公里沙洲,阻擋外海波浪,使高雄港成為潟湖,為生物及植物造就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高雄港未開築前,港區及愛河沿岸儘是紅樹林的天下,苓雅寮、前鎮、小港、旗津內海及愛河下游、二號運河沿岸都有紅樹林蹤跡。
  據「打狗滄桑」一書的記載,愛河曾經出現多種的魚類,有海水魚如豆仔魚、粗鱗、烏豆仔、尖頭、土黃仔、烏格、鞍美仔、牛尾、瓜仔魚、草蝦、沙蝦等,有淡水魚如鯉魚、鯽魚、鯰、大廣蝦。如遇大洪水衝毀魚塭水塘,就會有扁蟹、白葉鰱、大頭鰱、草魚、虱目魚等養殖魚類。每年冬至時節,烏魚總會準時來報到,烏魚苗成千上萬的出現在愛河。
  從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推測出愛河以前的生態是難以想像的豐富。愛河簡直就是市民的銀行,任何人只要來愛河沿岸繞一圈,總可撈獲一日溫飽所需的魚蝦貝類。
  好景不長。1908年日本人開始進行高雄港築港工程,就注定了愛河生態要面臨重大的變化,紅樹林日漸減少。光復後,政府持續擴建高雄港,更是毫不容情的大肆砍伐紅樹林,終使紅樹林從高雄港退位。現今高雄市只剩12株的海茄苳及1株欖李在旗津國中操場後的巷道內苟延殘喘。
  除了紅樹林的消失外,愛河也承受了過量的家庭廢水與工業污水的污染。
  愛河的工業污染始於日據中期。1931年以後,因南進政策的需要,高雄成為工業重鎮,前鎮、苓雅、鹽埕、前金、三塊厝等地區相繼設立各式的工廠。光復後,高雄的工廠大量的增加,愛河的污染也跟著越來越嚴重。
  人口方面也呈現激增的現象。1946年光復時的高雄人口約13萬人,但到1956年高雄市的人口已達44萬人,超過日據時期高雄市都市計畫的40萬人口總數。1965年高雄前鎮加工出口區設立後,更吸引了鄰近縣市就業人口的大量湧入。過量的人口帶來過量的家庭廢水,河川只有加速死亡。
  1971年龍舟拒絕下河歡度端午,愛河只有宣告死亡,步入黑河時期。
  1979年市政府開始執行愛河整治計畫,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愛河逐漸復甦,魚兒開始重現。首先登場的是藤壺,接著有土黃仔、狗更仔、大眼海鰱、豆仔魚、歪美仔、虱目魚、紅蟳、小蝦等20種的魚蝦貝類。「愛河有魚」竟然成了市民最大的驚嘆。
  是的,愛河有魚了。曾宣告死亡的愛河正在甦醒,正在努力的洗刷黑河的污名,這個時候的愛河最需要的就是市民的關心。沒有市民的關心,即使愛河的魚群滿河游,愛河仍不會活在市民的心中。缺乏市民的關心,愛河將難成為高雄人的驕傲,所以,要愛護愛河的生態,讓愛河的河川永遠生生不息,因為「愛河不是因為死了才沒有愛,愛河是因為沒有愛才死的」

愛河生態大事記

百萬年前 蓬萊造山運動,壽山、半屏山、覆鼎金等相繼浮出海面。
十七世紀 荷蘭海圖上出現愛河河道,紅樹林是高雄潟湖及愛河的優勢樹種。
1908年  高雄港築港,愛河、苓雅寮、鹽埕的紅樹林陸續被砍除。
1931年  愛河開始接受工業污染,豐富的魚蝦貝類是愛河主要的資產。
1950年代 高雄港持績擴建,紅樹林大量消失。愛河仍是市民漁撈的場所。
1959年  高雄港尚有五種紅樹林計3401棵。
1960年  愛河支流二號運河截彎取直,沿岸的紅樹林向市民揮手說「拜拜」。
1960年代  因污染日劇,愛河的魚蝦貝類日漸減少。
1970年  愛河的魚蝦貝類絕跡。
1990年代 高雄港的紅樹林只剩旗津國中後側的13棵,等待死亡。
愛河整治成效逐漸浮現,發現17種魚、1種螃蟹。


愛河植物

  愛河雖然只是一條河流,但孕育了許許多多的生命,到底愛河的生態有多豐富呢?愛河的動植物到底有幾種?只要你看本頁的介紹,真相馬上大白!

木棉

  木棉原產於印度,十七世紀中期引入栽植,屬木棉科落葉大喬木。二、三月葉落花開,橙紅且厚重的花朵象徵高雄人的粗獷與熱情,逾1986年被選為高雄市花。樹幹的最底部有瘤刺防止動物破壞樹皮,側枝輪生,層次分明,大樹有板根。掌狀複葉,卵形蒴果,長達十餘公分。果實內有棉絮以及種子,果實自裂,棉絮帶著黑澀的種子隨風飄播。棉絮昔稱「班芝棉」,是棉花的代替品。

黃花風鈴木

  黃花風鈴木原產於南美,屬紫葳科常綠喬木。掌狀複葉,柄長,五葉輪生,葉面粗糙,宛若久未保養的皮膚。春天開花,花金黃色。葉落花開,枝條儘是朵朵黃花,至為顯眼。樹幹粗糙,樹形優美。

雨豆樹

  雨豆樹原產於熱帶美洲、西印度,屬含羞草科落葉大喬木。二回羽狀複葉,夜晚葉片折合;曙光乍現,葉片開展。春天開花,花淺黃色。樹冠很大,可達15公尺,樹形優美,非常適合南台灣燠熱的氣候。有了雨豆樹,再炎熱的陽光也不用懼怕,是很好的遮蔭樹。

南洋櫻

  南洋櫻原產於熱帶美洲,屬蝶形花科半落葉喬木。羽狀複葉,春天開花,花淺粉紅色,甚美。一簇簇的粉紅花朵宛如少女紅粉的臉龐,令人陶醉

黃槐

  黃槐原產於印度、澳洲、斯里蘭卡,屬蘇木科落葉小喬木。羽狀複葉,花期四至十二月,花黃色。扁平莢果,初為綠色,成熟轉暗褐色。樹形優美,高可達4公尺。

印度紫檀

  印度紫檀原產於印度、爪哇、菲律賓、馬來西亞,屬蝶形花科落葉大喬木。羽狀複葉,夏季開黃色小花,有香味。當花凋謝時,滿地的金黃色小花,讓人看的目不暇給。圓形翅果,外薄中厚,內藏一粒種子,隨風飄送。樹冠大,遮蔭性佳,枝條稍軟下垂。

阿勃勒

  阿勃勒原產於印度、熱帶地區,屬蘇木科落葉喬木。羽狀複葉,夏季開花,花金黃色,成串下垂,掛在無葉的枝條,甚為醒目,又名「黃金雨」。長條圓柱形莢果,色由綠轉黑褐,成熟需時一年。常見今年的花與去年的果並存樹上,莢果不開裂,落地後賴潮濕的環境萌芽。枝條長,略為下垂。

鳳凰木

   鳳凰木原產於馬達加斯加,於十九世紀末引進,屬蘇木科落葉喬木,是台南市的市花。二回羽狀複葉,小葉細小如羽。夏季開花,花色鮮豔如火,不滿樹梢,異常醒目。花瓣五瓣,花謝拌落,樹下宛如鋪上一層紅毯,令人動容。花瓣、花萼可做成美麗的蝴蝶作品,栩栩如生。樹冠成傘形,樹形甚美,大樹有板根。莢果,形如大彎刀,甚硬,成熟變暗褐色,為昔日孩童的玩具。成熟的莢果字裂成兩片,種子談出自生。花朵、種子皆有毒性,不可誤食。

大花紫薇


  
大花紫薇原產於熱帶亞洲、澳洲,屬千屈菜科落葉大喬木。葉呈長橢圓形,尾尖,葉脈清楚。夏季開花,花紫色,在枝條頂成串朝上舉,異常顯眼。花瓣可作成蝶蝴,非常漂亮。圓形蒴果,成熟為暗褐色,自裂成六片,種子彈落地面,伺機發芽。

 

 

白千層


 
 
白千層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澳洲,屬姚金孃科常綠喬木。葉呈狹線形。樹皮灰白色,多層有如千層派,可層層剝落,鬆如海棉,有彈性。計算樹皮的層數,即知樹齡。樹冠小,遮蔭性差,卻是抗二氧化硫的優良環保樹種。花期夏到秋季,花白色或淡黃色,形似瓶刷子。

 

盾柱木


  
盾柱木原產於熱帶亞洲、澳洲,屬蘇木科落葉大喬木。二回羽狀複葉。夏至初秋開花,花黃色,有香味,總狀花序,開於枝條頂端,非常顯眼。扁平莢果,熟時由綠轉赤褐色。

 

緬梔


  
緬梔原產於熱帶美洲,屬夾竹桃科落葉小喬木。葉呈長橢圓形,葉片為向中間翹,尾尖,葉脈清楚,是熱帶雨林常見的特徵,主要目的在快速排水,以免雨水停留葉片的時間過長,增加樹木的負擔。夏、秋開花,花外圍乳白,中心黃色,有如雞蛋,俗稱「雞蛋花」,花有香味。樹形優美,適合作庭院觀賞樹。

 

 

黃瑾


  
台灣海岸早期常可見黃槿,近因開發海岸而遭到砍除,從早期的優勢到現今的弱勢,這是台灣原生種植物的共同命運。


水黃皮


  
水黃皮原產於台灣、中國南部、印度、馬來西亞,屬蝶形花科半落葉喬木,可作為海岸防風林。羽狀複葉。秋季開花,花淡紫色,有淡清香,總狀花序。花謝,紫色花瓣鋪滿一地的淡紫,有一種浪漫飄逸的感覺。結刀狀小扁平莢果,中間微凸,落地後遇水漂浮,並不下沉,遇適當環境則著地萌芽。

 

 

紅瓶刷子樹


  
紅瓶刷子樹原產於澳洲,屬姚金孃科常綠小喬木。葉呈狹線形,花期冬到春季,花紅色,形似瓶刷子。結球形果,褐色,成排排列。枝條上揚不下垂。紅瓶刷子樹與串錢柳極為相似,串錢柳的枝條下垂不上揚,花期春到秋季。

 

 

艷紫荊


  
艷紫荊原產於香港,屬蘇木科常綠小喬木,於1967年引進。葉形似羊蹄,與有「香港櫻花」之稱的羊蹄甲極為相似。冬至初春開花,花艷紫色,有香味,在寒冷的冬天令人有一股溫暖的感覺,為嘉義市的市花。另「羊蹄甲」乃落葉小喬木,春天開花,葉落而後花開,花粉紅色。

 

黃花夾竹桃


  
黃花夾竹桃原產於熱帶非洲,屬夾竹桃科常綠小喬木。葉呈線形,全年開花,花黃色,花形似漏斗狀。扁三角形核果。全株有劇毒,只可觀賞不可折取。

 

 

菩提樹


  
菩提樹原產於印度,屬桑科落葉大喬木,為印度、緬甸的聖樹,因釋迦牟尼佛於樹下悟道而成名。葉呈心形,有長長的尾尖,葉脈明顯,泡水五天可去除葉膜,現出白色的葉脈纖維,以紙吸乾壓平,即是很好的書籤。夏天開花,隱頭花序。結隱花果,成熟呈暗紅色,鳥類喜食。生長快速,枝葉茂密,樹冠甚大,是很好的遮蔭樹。

 

 

欖仁


  
欖仁,台灣本土種,屬使君子科落葉大喬木,原為海濱植物,耐鹽抗風。葉呈倒卵形,葉片大過手掌,冬季轉紅掉落。掉落的紅葉,民間偏方以水煎服,利肝病。枝條輪生,呈水平生長,很有層次感。樹冠大,樹形優美,是很好的遮蔭樹。夏季開花,花白色,甚小,穗狀花序。核果,形似橄欖,故名「欖仁」,落地後賴潮濕環境萌芽。

 

 

茄苳


  
茄苳,台灣本土種,屬大戟科半落葉大喬木,又稱「重陽木」,是民間膜拜的神樹之一。葉為三出複葉,枝葉茂密,樹型美觀,是很好的遮蔭樹,老樹幹有片狀剝落現象。春季開花,花黃綠色,有三歧花柱,甚小,並不顯眼。成串的球形漿果,青綠色,熟時變褐色,鳥類喜食。葉、果皆可藥用。

 

 

樟樹


  
樟樹,台灣本土種,屬樟科常綠大喬木,耐旱又抗空氣污染。樹冠大,樹形美,是很好的遮蔭樹。葉片搓揉,有辛香味,粗根切片會散發出濃郁的樟腦香,可驅蟲,是製造天然樟腦的原料,曾遭大量砍伐,是民間膜拜的神樹之一。樹幹呈灰褐色,有深溝縱裂紋,裂痕因歲月而加深。葉呈橢圓形,尾略尖。春天開小花,花黃綠色,不顯眼。球形漿果,成熟呈紫黑色,鳥類喜食。

 

榕樹


  
榕樹,台灣本土種,屬桑科常綠大喬木,又名「正榕」。有氣根,氣根落地形成支柱根,可擴大樹冠,開疆闢土,歷經歲月而有「一木成林」的壯瀾。排他性強,適合種植在寬廣的公園,不宜作行道樹。民間習俗,葉有避邪功效,諸神皆愛,是寺廟的廟埕樹,民間膜拜的主要神樹。春、夏開花,隱頭花序,結隱花果,鳥類、昆蟲喜食,藉其傳播種子。

 

印度橡膠樹


  
印度橡膠樹原產於印度、爪哇、馬來西亞,屬桑科常綠大喬木。葉大且厚,富有光澤,呈橢圓形,尾尖,新芽呈紅色。有氣根,枝幹若受傷會流出白色乳汁。夏天開花,隱頭花序,色綠,熟時轉紫黑。樹形零亂,又少有鳥類棲息。樹不美,花不香,鳥不愛,實不宜種植。

 

黑板樹


  
黑板樹原於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屬夾竹桃科常綠喬木。掌狀複葉,樹幹甚直,枝條輪生,景然有序。生長快速,但樹冠小,不利遮蔭。枝葉折損處會分泌白色乳汁,有毒。樹幹為製作黑板的材枓。十月開翠綠小花,花期二週,有淡辛香,夜晚香味更濃,繖狀花序,並不顯眼。結細長的圓柱形莢果,成熟為淡褐色,自兩邊裂開,種子有淡褐色細毛,靠風傳播。

 

大葉桃花心木


  
大葉桃花心木原產於南美洲,屬楝科落綠大喬木。羽狀複葉。夏季開花,花黃綠色,不明顯。卵形蒴果,長達十餘公分,淡褐色,熟時自裂成六片,果片硬而厚,掉落砸人甚痛。種子長有方形薄翅,以螺旋槳方式隨風飄送。樹冠大,樹形美,樹幹筆直粗大,不僅是很好的遮蔭樹,也是優良的傢俱材。

 

 

蒲葵


  
蒲葵原產於中國、琉球,屬棕櫚科椰子類,高可達10餘公尺。樹幹粗糙,葉叢生於幹頂。掌狀裂葉,甚大,可遮陽、可遮雨。每一葉片由近百條呈線形的裂片組成。春、夏開花,花淡黃色,穗狀花序。果熟由淡黃轉黑褐色,頗有觀賞價值,適宜作庭院觀賞樹。

 

福木


  
福木原產於菲律賓,屬藤黃科常綠小喬木。葉呈長橢圓形,厚硬且光滑。夏季夜晚偶可見熊蟬留在葉片上蟬蛻。夏季開花,花黃白色。球形核果,熟時黃色。樹形似圓錐,枝條、葉片皆朝上斜舉。園藝作為綠籬。

 

 

粉撲合歡


  
粉撲合歡原產於蘇利南島,屬含羞草科落葉灌木。二回羽狀複葉。夏季開花,花色粉紅,花形似粉撲,又名「粉撲花」。長條扁平莢果,成熟為褐色。

 

 

朱槿


  
朱槿原產於中國,屬錦葵科常綠灌木,又名「扶桑」。葉呈卵形,尾尖。四季開花,花色深紅,花絲筒長長的伸出花外,相當特別,饒富趣味。園藝品種繁多,花色不一,有紅、粉白、黃等。結卵形蒴果。栽植容易,扦插即活,廣受喜愛,常作為綠籬。根、皮、葉、花皆可藥用,為高雄縣的縣花。

 

 

黃金榕


  
黃金榕為園藝栽培種,屬桑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呈橢圓形,嫩葉黃金色,隨著歲月的刻痕轉為綠色。開花不明顯,隱頭花序。常作為綠籬。

 

 

海衛茅


  
海衛茅原產於中國、韓國、日本,屬衛茅科常綠灌木。葉呈橢圓形,略厚。春天開花,花白色。秋天結果,熟時為淡紅色。可作為綠籬。

 

 

金露花(斑葉)


  
金露花(斑葉)原產於南美洲,屬馬鞭草科常綠灌木。葉呈橢圓形,尾尖,葉緣有淡黃斑。春、夏開花,花淺紫色。球形核果,成串,熟時變橙黃。園藝品種多。適合作綠籬

 

矮仙丹花


  
矮仙丹花原產於東印度群島,屬茜草科常綠小灌木。葉呈長橢圓形,夏、秋開紅色小花,花瓣四瓣,形似十字,繖狀花序,量多,相當顯眼。常作為安全島的綠籬。


九重葛


  
九重葛原產於南美洲,屬紫茱莉科常綠藤本,成長容易。春到秋季開花,花色艷麗,有紅、橙、黃、白、淡紫等,品種繁多。枝條有銳刺,愈修剪生長愈速,是優良的花架攀沿植物,為屏東縣的縣花。

 

蜘蛛百合


  
蜘蛛百合原產於西印度,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一公尺,叢生。葉呈狹長形,深綠色且有光澤。夏季開花,花莖自葉叢中抽出,花色潔白,有香味,具高雅的氣息,花形似蜘蛛或雞爪,很有觀賞價值。

 

 

愛河鳥類

 

  在愛河這個生態豐富的地方,有許多五花八門,色彩千變萬化的鳥類,到底愛河的鳥類有幾種?只要你趕快往下看,就可解開鳥類的身世之謎,LET 'GO!

 

綠繡眼

Zosterops japonica 

 

  常見的都市三俠之一,民間俗稱「青笛仔」,常發出濃濃的鼻音,驕小好動的綠色身影,快速移動枝椏間。

 

赤腰燕

Hirundo daurica

 

  所謂燕子,都有著御風而行的好本領,其實這些飛來竄去的燕子也分為好幾種哦!

 

洋燕

Hirundo tahitica

 

  經常於較空曠的河床或池塘,農耕地上空飛行,為普遍性留鳥。

 

 

白頭翁

Pycnonotus sinensis

 

  通常分布在平地至中海拔中層之樹林,鳴叫聲嘹喨且富變化似「巧克力、巧克力」之聲。俗稱為白頭殼仔。

 

小雨燕

Apus affinis

 

  全身大致為黑色,喉部及腰部為白色;似扇形的尾羽不分叉且向內凹;通常會成群在高空飛行,捕捉飛行中的昆蟲。

 

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全身黑色而具有光輝,為群居性的鳥類,生性聒噪、好動、常可在電線桿上,平地發現其蹤跡。

紅鳩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全身紅磚色的羽衣,後頸有一條黑色頸環。常出現於平地、丘陵地帶。

 

 

小白鷺

Egretta garzetta

 

  全身白色,繁殖期後頭有兩根長飾羽;主要棲息於水田、魚塭、沼澤等地。飛行時偶爾發出似「嘎 嘎」之沙啞喉音。

 

灰頭鷦鶯

Prinia Flaviventris

 

  常成群活動,分布在海拔700公尺以下之平地草叢上普遍留鳥;鳴叫聲有如貓叫之「喵--」或似閩南語發音之「氣死你得賠,氣死你得賠」之聲。

 

 

紅尾伯勞

Lanius cristatus

 

  每年八月起陸續飛抵台灣休息或停留,眼睛有明顯的黑色過眼線,被戲稱為「矇眼大盜」,候鳥在台灣為數不少,伯勞卻因為慘遭人類大量獵食而聲名大噪。

 

 

菲律賓椋鳥

Aplonis panayensis.

 

  外來種對本土生態所造成的衝擊是值得深思的課題,你能想像這種通體泛著墨綠光澤的美麗鳥兒,具有「乞丐趕廟公」的可能嗎?!

 

黑枕藍鶲

Hypothymis azurea

 

  雄鳥有著一身鮮藍的羽色,雌鳥頭部至頸部灰藍色,背部為褐色。生性機警、好動;領域力強;鳴叫聲為宏亮快速的連續哨音,似「回__回」。

 

 

褐頭鷦鶯

Hirundo daurica

 

  分布在屏帝制1200公尺間的普遍留鳥,喜歡活動於稻田草叢間,常發出單調似「搭搭搭」之聲。

 

白鶺鴒

Motacilla alba

 

  體型修長的白鶺鴒有非常醒目的黑白兩色,在台灣為不普遍得留鳥,而每年的10月至5月間是普遍的冬候鳥;飛行時呈波浪狀起伏,邊飛邊發出「唧___ 單音叫聲。

 

 

藍磯鶇

Monticola solitarius

 

  雄鳥體色大致為深藍色,腹部為栗紅色;雌鳥全身為灰褐色,體下有鱗狀斑紋。通常喜歡停棲於屋頂、岩石或其他突出之處,停棲時身體挺直,且會上下擺動尾羽。

 

 

泰國八哥

Acridotheres Grandis

 

  八哥科鳥類能模仿人類說話,當這些被引進豢養的鳥進入自然界中,是有可能對本土八哥造成一定程度的生存壓力。

 

翠鳥

Aicedo atthis

 

  頭上至後頸藍綠色而光澤,背部有著鮮亮的寶藍色羽毛,常貼近水面直線飛行,併發出「唧-|-」之單音。

 

大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

 

  俗稱「烏秋」的大卷尾有著一身黑,而有光輝的羽毛;尾羽較長,有深叉;常單獨或成群停棲於電線桿上或牛背上。有時亦可見到在空中追逐老鷹的情形。

 

 

珠頸斑鳩

Streptopelia chinensis

  有著一身灰褐色的羽毛,後頸部有黑白色的斑點;經常發出似「咕-咕,咕--咕」的叫聲,從平原至低海拔之山區,丘陵地帶,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

 

 

麻雀

Passer montanus

  性群棲,喜歡喧嘩不甚懼人,多築巢於屋簷下,石縫裡;常活動於平地之住家附近,是台灣鳥類中數量最多的一種。

資料來源 :親親愛河(1999):陳仁勇

--by 美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