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剖析歌仔戲 / 身段與武打                                                      上一頁   下一頁

 
身段 武打

       

                               回頁首

      歌仔戲等於是中國傳統戲劇的歌舞劇,其境界是做到「有聲即歌、

無動非舞」的境界,所以許多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動作,轉變在劇中之

時,都需經過美化,並以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就產生了歌唱般的念白

與舞蹈般的身段。台灣的歌仔戲也有受傳統戲劇的影響,但因台灣客觀

環境的關係,所以並不如「平劇」等傳統戲嚴格,就身段而言,歌仔戲

早期對這方面也是兢兢業業地吸收,但日據時代歌仔戲被禁,故不得不

改頭換面添入許多寫實的劇情。

走圈

歌仔戲的走圈就像平劇的跑圓場一般

跪步蹉步

在緊急情況下或愁苦的情形下大多會使用此種步法

甩髮

在逃難哀苦的情形下會使用

蝙蝠跳

通常使用在挨打或被追殺

昏眩

在聽到噩耗或心中感到悲痛的時候會使用此種身段

水袖

通常為旦在使用,可做多種變化

跳台

用在武生即將出征時的身段,上馬、下馬、跑馬、洗馬(註一)。其中上馬、下馬和跑馬在歌仔戲的演出中經常看到,但洗馬卻難得一見

過門檻

及重視腳步的變化

出台

旦角出場時重視甩袖、摸鬢、整領口,稱為比三點金,其動作優雅內歛

      除了這些身段以外還有開門、捲珠簾、刺繡、看雙邊‥‥等。

      身段本身是活的,可隨著演技的安排來設計所以讓演員有許多創作

的空間,所以身段成為一種動人的表演藝術;身段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也在不知不覺中,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回頁首

       野台歌仔戲白天為日戲、古路戲,講究的是傳統的骹步手路,演的

通常如:包公戲,而晚上的夜戲則較傾向生活化的肢體動作。現在不論

是古路戲或胡撇仔戲,都已經較不講究身段的好壞了,演員大多只是點

到為止草率地比比動作。深究其原因,除了因野台歌仔戲的戲棚不大,

演員施展不開,故漸漸省去繁複的骹步手路,另一方面也因為觀眾的欣

賞眼光的改變所致,根據民權歌劇團團主之子、也就是民權歌劇團的鍵

盤手林金泉表示,現在觀眾看野台戲的目的,大多是觀賞演員的「尪仔

頭」(扮相)美不美或服裝新不新、演戲的「氣口」(演戲的風格)

不酷,因此,演員們的身段就愈來愈不講究了。

      演出熟稔的戲碼時通常會發生「活戲死做」,演員完全比照以往的

演出、唱詞、曲調、動作,形成了固定一套的表演內容。「套頭」,因

本身就有固定的身段和走位,所以較無活戲死做的成份。

      所謂的套頭,其含蓋之意籠統,有時單指一段動作表演,如:「洗

馬」。有時指一段結合「身段、唱腔、唸白」,為重要或有特別作用的

演出段落,此意與一般所說的「場」、「折子戲」較為相近,如「殺子

報」中的「殺子」,徐母磨刀霍霍的身段及帶有殺氣的做表(註二)與唱

腔、其子王觀寶哀求母親和徐母殺子時兩人的身段表演…等,包含一段

較繁雜的表演,套頭也可稱為「站頭」,情節和場次順序都較為固定,

但是由於表演的內容繁複,所以演員還是有做活戲的空間。

      暗號——演員在戲台上表演時,用身段或動作暗示文武場輔助表

演,如「叫介」(就是角色情緒較為激動時,喊出某一個人名時所做的

表演),通常演員會以水袖或手的舞動來暗示;武戲時,演員表演槍

套,到了即將結束,或要轉到另一套表演時,為了使文武場能打出收尾

的鑼鼓點,通常會將槍或手舉起,並稍做停頓,打鼓的人看到,就會予

以配合。

註(一) 就是出征前要清洗戰馬,並配上馬鞍的一段表演。回行中

(二) 術語「做表」即是身段、科頭。回行中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