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篇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北部篇 | 中部篇 | 南部篇 | 離島篇 | 年表 | 參考資料

熱蘭遮城(安平城)
普羅民遮城(赤崁樓)
台灣府城
安平小砲台
億載金城
鳳山舊城
旗後大砲台
鳳山新城
恆春城

熱蘭遮城(安平城)

「沙鯤漁火圖」中的安平城
「沙鯤漁火圖」中的安平城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後,為了紀念其位於泉州的故里安平,乃將一鯤身改名「安平鎮」,熱蘭遮城亦隨之更名為「安平城」,並居住在城中。鄭成功除了在此城另闢一門,取名「桔秩」外,只增建了一些亭台樓閣。所以安平城之外貌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由於鄭氏父子皆以此為居城,當地民眾也稱安平城為「王城」。

「鹿耳春潮圖」中的安平城與對岸的鹿耳門
「鹿耳春潮圖」中的安平城與對岸的鹿耳門
  由於安平港的淤積,使得北邊的鹿耳門取而代之,故安平城已失去了扼守港口的重要性。台灣入清朝版圖後,台灣府的行政中心被移往赤崁,安平的地位乃漸趨沒落。

  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派沈葆楨來台督辦防務。沈計劃在二鯤身建一新式的西洋砲台(即億載金城)。因工程所需之磚石取之不易,乃拆取安平城遺址之磚石,就近支援。

日據時代的安平古堡燈塔
日據時代的安平古堡燈塔

  1897年,日本人在安平城舊址建海關宿舍,乃將城內之城基拆除,於昔日內城處再以磚砌成一長方形的高台,其上建有洋樓。1908年,日人更從他處遷移一座燈塔,立於內城西北角一帶。

 

  台灣光復後,國軍駐守安平城,築瞭望台一座。數年後,日據時期的燈塔失去效用,遂被移走。

上一頁 下一頁